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仕容传记

《梁仕容传记》正文 第850章 五十八品

梁仕容传记 洪韵 2550 2022-06-12 12:47

  小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和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

  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他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失火烧光了。

  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

  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打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

  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没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时血液循环没有停止。

  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力,它动性不停。

  行缘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一个抓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

  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

  识缘名相,一般人称名相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相,变成了有形的肉体。名相缘六入,胎儿在母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

  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

  触是身根来的,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

  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手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理。

  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心理,也就是生理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

  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在,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

  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缘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

  爱缘取,我要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

  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

  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一样,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

  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一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构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

  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

  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只要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

  有缘生,生缘老死。

  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圆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

  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小乘来讲就得阿罗汉了。

  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

  错了,那是小乘偶然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须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常。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

  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须要断就空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