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贾宝玉新传

章节目录 第二十六章 YY之王(续一)

贾宝玉新传 空空道人 5873 2022-04-30 13:21

  第二十六章yy之王(续一)

  沧州城下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战事一开始,明、清两军就投入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第一天战事的激烈就完全超脱了所有人的预期。

  清军是拼命攻打,誓要拿下它做为一次真正的开门红,一雪多日以来被“骚扰”的郁闷……在豪格的指挥下,清军分为六个梯队,点选南门为主、以其余三门为辅,不间断地实施亡命攻击。清军的意图很明显,不仅要拿下这座城池,更要全歼守军。

  清军也有火器,红衣大炮的威力让守城明军在让明军也尝尽了苦头。几轮炮击下来,沧州城便已是几处残破不堪,濒临坍陷,而连续的攻击更使得明军抽不时间抢修工事。逼得庄子固不得不将手中的预备队强压了上去,才勉强抵住了清军的进攻。

  明军是积极防守,打算提前断了清军获取胜利和补给的愿望,把清军锁在沧州城下……庄子固不惜血本,就象不要钱似的消耗着各种火器、弹药。

  明军也有骑兵,在战车的配合下,几次反冲锋同样打得清军猝不及防,便是红衣大炮也被毁去了好几门。

  一天下来,清军损失竟高达一万人马,而明军也伤亡了八千有余,两方的伤亡勉强战成了一个平手。本来明军处于守城之方,损伤应该更小一些,但红衣大炮的威力基本抵消了战车部队的优势,毕竟战车最强之处在于野战而不是用于守城。

  到了第二天,战事更趋激烈。

  豪格吸引前日攻城之教训,放弃了四面开花之策,以东、西、北三面为佯攻,将红衣大炮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到了南门方向,将这一面的攻击强度加至最强。

  连续的恶仗使得双方军队都忘记了恐惧,军人好战的天性让两军战士都杀红了眼,此刻大家眼中都没有了死亡的概念,前赴后继,致使双方的战损再破新高。

  截止到当天双方因无力再战而收兵之时,清军损伤达一万五千人之巨,总兵力由出发之前的十二万降至九万。庄子固的损伤也超过了一万二,总兵力也由开始的五万锐减至不足三万。

  短短两天的战事便造成如此大之损伤,对清军八旗而言是从未有之事,对北伐军而言也是第一次。

  时间已是深夜,清军大帐依然是灯火通明。

  “我们的伤亡大,明军的伤亡也不小!”豪格叫道:“象这样的攻击只要再保持一天,再一天就可以拿下沧州!”

  帐下诸旗统领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答话。让连续两天的攻击已经让各旗饱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交战时还没有感觉,但停下来那种疲惫和无力感却是越来越强烈……自大清立国以来,不知经历过多少象沧州这样的城池,比之规模大的也不知有多少,何尝费过这么大的劲?

  “王爷,我旗的伤亡已近四成,已到伤亡底线……”第三位走马上任的正红旗旗主说道:“再打下去确实很难保持士气……”

  正红旗连续几次都担当着尖刀攻击队的任务,伤亡确居各旗之首。

  “人员的问题不必担心,按何洛会传来的消息,德州城的新兵和补给明日中午就可赶到……”豪格举起手中的信件。

  满清虽然号称可以脱离后勤作战,但面对明军种种“坚壁清野”的措施以及自身兵力等补充难题,豪格自是明白自己不可能做到脱离后勤。因此在率军出发之时,豪格特地留下了何洛会负责人员的继续征召和补给问题。

  而何洛会干的也确实不错,短短几天的功夫他不仅准备齐了可供十万大军支持十天的补给,更凑出了一支七万的新军。

  补给当然只能从老百姓口中夺,由于德州城内已经没有了汉人可供压榨,此次的夺取也只能是以满人自己为主……何洛会通过粮食统一的定量配给达成了这一目标。当然,在这种标准下,普通百姓也只能维持一个饿不死而已。

  至于兵员,说来倒也简单,通过将适龄青年的标准扩大即可办到……第一次扩充新军,何洛会提出的标准是十八至三十五岁的男子。这一次的标准则扩大到十五至五十。

  “何洛会一到,我们的总兵力将达到十八万……数倍于敌……还有可担心的?”豪格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沧州之敌已是疲惫不堪,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可歇之机!明日一早各部按原定计划继续展开攻击!”

  豪格的计算并没有错,他现余的兵力是九万,加上新兵七万,还有两万是原本驻扎于禹城、后调加德州的汉军两白旗,共计十八万。

  不过这个数字虽然没有错,但在座之人,包括豪格自己心中都明白,这已然是挖尽了自身的潜力。如果此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大清几十年内都无法恢复元气。

  “嗻!”众将纷纷应诺。

  第三天的战事较之前两天更加激烈。豪格进一步调整了攻击计划,由四面皆围改成了经典的“围三缺一”,很显然,兵力的巨大损伤已经让豪格意识到了全歼对手所要付出的惨重代价,现在的豪格更多是想先占领沧州恢复元气。

  豪格想要的当然是庄子固不想给的,两军只能在战场上抢夺话事权。单从上午战况来分析,双方的战损比明显将再创历史新高……短短两个时辰之内,明军伤亡已达三千,清军损失突破五千……不过这个数字也就是截此为止,剩余的时间内,双方同时选择了鸣金歇战。

  明军的鸣金歇战是被动的,它是因为清军撤了下去才获得的这份难得的喘息之机。而清军的鸣金歇战同样称不上主动。

  “胡说八道!”豪格两眼发红地揪着何洛会怒斥道:“明军要么在南面、要么在北面,东光城哪来的十几万明军?”

  豪格宣布歇战的原因确实被动……预定中午应该到的七万新锐之师居然只到了几百人!而且是个个带伤!据死里逃生回来的何洛会所说,他们在东光城附近遭遇明军的伏击,损伤惨重!……在这种突变的新情况下,豪格怎还有心攻打沧州城?!

  “王爷,奴才不敢说谎……确实有十几万明军突然出现在了东光城,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何洛会痛哭流涕。

  何洛会当时确实是措手不及……这部分清军压着大量辎重出了德州城后,一路上同样是受到了诸多小股明军分队的袭扰,正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大局观极强的何洛会打定了主意不与这些明军纠缠,一门心思地加快步伐好早日赶到沧州。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一些原本可疑的迹象自然被何洛会归结到小股明军的虚张声势,因此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明军大部队的伏击之时,清军立刻乱了套。

  “王爷,全完了……”何洛会一把鼻涕一把泪:“九万人,还有数不清的辎重……全完了……”

  也不由得何洛会不伤心难过,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和物是他辛辛苦苦一手攒起来的,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已经是目前满清的最后一点战争储备!

  此次前来的清军队伍中虽有两万老兵,但根本架不住七万几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新兵的乍营,一受到伏击,已被明军小分队袭扰成杯弓蛇影的新兵们立刻四散奔逃,不仅自己放弃了抵抗,更直接冲乱了两万老兵的阵线,何洛会根本弹压不住。

  据何洛会所说,此次伏击总过程不到一个时辰,九万清军除少数逃出外,大部被杀被俘,辎重则全部落入明军之手,而且由于事发猝然,何洛会竟连伏击他的是哪路兵马都没有搞清楚。

  可话说回来,虽然想不明白这路明军的出处,但毕竟十几万明军已然突击到自己的身后并卡断了自己的补给却是不争的事实。

  豪格一屁股坐倒在了椅子上:“十几万明军……贾宝玉当真会上天入地之术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蓬!蓬!”沧州城外升起两颗信号弹,拖曳着两条红色的红晕在空中乍现。

  “老庄,看!大人已经得手了!”燕山指着信号弹高声叫道……两颗红色的信号弹正是明军安排在城外的小分队用于汇报消息的暗号。

  “太好了!”正在组织明军抢修城防的庄子固亦难掩脸上的兴奋:“咱们这次真没白守!”

  “嘿嘿,恐怕豪格打死也想不到我们死守沧州只是为了拖住他们……”燕山得意地笑道:“真正的主力却是顺运何南下,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吧……”

  这便是王燃所列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在确定清军北上的决心不变后,用庄子固的部队将清军吸引至沧州一线并拖住他们,王燃则早一步率主力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王燃的本来用意是准备偷袭德州,彻底断了清军的后路,不过在行军途中却从明军小分队口中得知了何洛会一行的行踪,便临时改变了计划,提前在东光城登陆高伏,敲掉了清军最后一批储备人员及物资,而后再沿陆路向南直抵德州城。

  “也幸好得手了……象这样的战事如果再来上一天,怕是我们也盯不住……”庄子固长出一口气:“满清八旗的战斗力还真不容小看!”

  打死豪格也猜不出这路明军的出处,但不代表别人同样猜不出。

  “我明白了,这路明军一定是贾宝玉的中军!”清军营帐中,龚鼎孽突然叫起来:“按日子计算,他们这一路从北京城出发早就应该和前面的庄子固会合了,可从前面的战斗来看,庄子固分明是孤军作战,没有得到后面的任何援助……”

  “不错,南面的二十万明军不可能毫无声息地越过德州……只有贾宝玉的中军在自己的控制区内才可能潜行至东光,也只有他的部队才具备一口吃掉我九万之众的实力……”豪格受此启发也跳了起来,恨恨地锤了一下桌子:“我们都忽视了这一点……”

  确是如此,从豪格到各旗统领再到普通士兵全被眼前的沧州以及“放假三日”所吸引,谁还想得了那么多?

  虽然此时才猜出对手的身份有些马后炮的意思,但也并非无用,起码终于确定了对手目前的实力部署。

  众人嘴上不觉都带出了一丝苦意……连对手的实力分布都没搞清楚就开打,这打的是仗?其实这说白了还是清军“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轻敌思想造成的后果,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击,但所有人在从德州出发之前对此次北上的成功都抱着相当乐观的态度。在他们看来,不管前面只有庄子固的五万兵马,还是再加上后面大队明军,在“无敌”的八旗子弟面前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否则还北上干?还提“打进北京城、活擒贾宝玉”的口号?……毕竟在此次沧州攻防战之前,两军就没有真正地打过一仗,清军对明军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战即溃的印象上。

  “贾宝玉的用意很明显,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我们的新兵和辎重,”龚鼎孽说道:“他肯定是想趁我军主力北进之时拿下德州城,彻底断了我们的后路!”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