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贾宝玉新传

章节目录 第二十六章 YY之王(续二)

贾宝玉新传 空空道人 5809 2022-04-30 13:21

  第二十六章yy之王(续二)

  随之明军最后一支势力的浮出水面,目前的局势已经变得相当明朗,但对清军而言却不得不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是继续北进直击北京城?还是南撤回援德州?

  清军大营中满清诸权贵一时间都有些发怔,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头一天出来混,自是明白这其中的两难之处。

  “娘的,干脆跟他们拼了!我就不信区区几万明军能挡得住我十万大清勇士打进北京城?!……想当年我们入关之初也只有十万人,不照样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一脸彪悍的正蓝旗统领拍着桌子叫到。

  众人不禁摇了摇头。北进?北进不妥!北进意味着放弃德州这一块最后的后方基地,意味着自己这支部队从此成了“孤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东西用一点少一点、士兵死一个少一个。

  通过与明北伐军的沧州一战,大家当然了解到想要继续自己的战略、进占北京城的难度有多大……单从德州打到沧州便耗去了自己四分之一的兵力,剩下的路还很长,还有天津、北京等比沧州城坚固得多的城市,以目前的消耗来看,就算拿下了北京城,自己的部队也剩下不几个人!

  更何况,在这种补给已然紧张而对方又在拼命实行“坚壁清野”的条件下,部队又能保持住几分战斗力?……这支部队毕竟不是原本那支身经百战的满州八旗,经过了近一半新兵的稀释,部队不论是在战斗力还是在士气上都明显降低了一个档次。打胜仗没问题,可打这种苦仗……从德州城出发才几天的功夫,部队已然出现了悲观厌战的情绪!这在原本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士兵,当初每次出外打仗,美女、金钱,哪次不是又抢又拿、满载而发?哪象这次不仅是连“假期”都没有,更是连连损兵折将!尤其是在连续两天多的沧州攻城后,部队的士气已经降到了崩溃的边缘!

  “依我看,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德州!那里毕竟是我们如今在中原的大本营……”镶蓝旗统领沉吟着说道。

  众人再次摇了摇头。南撤?南撤一样不妥!不谈南撤路上可以受到的小部队骚扰甚至大部队的伏击,单以目前掌握的情报,一支能一口吞下七万清军的部队,只有不足两万士兵防守的德州城能守到他们赶回吗?原本还可以寄希望于族中百姓的辅助,可如今从十五至五十的男子不是被拖在沧州城下就是已经落入了明军之手,靠那些老少妇孺去守城跟送死又有何区别?

  至于现在驻守在禹城、名义上还受清军节制的八万汉军更是不用指望,雪中送炭是不可能了,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更何况,就算是时间赶得上,解了德州之围又能如何?德州城内再无供给,亦无可用之兵员,回去德州不过是给明军十数万大军将自己锁在德州城提供机会!困守德州城比之现在的状况更加不如!

  “看来北进、南撤都非万全之策啊……”何洛会打破沉默,喃喃道。

  “不错,南、北两边,放弃哪一边都实在可惜……”龚鼎孽也轻叹道。

  “老庄,你猜清军会北进北京城还是南援德州城?”燕山在这大战难得的间息中也不忘与庄子固继续赌一手:“一百两银子!”

  “你小子总不忘骗我的钱……”庄子固一笑,随即脸色一凝:“不管他们是北进还是南下,都会先拿下沧州以为喘息之地!……清军再傻也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虽说庄子固的答案不在燕山给的选择当中,但他确是料的不差。

  对清军而言,不管自己以后的打算如何,原本的后勤基地德州城很可能已经丢失,再不拿下沧州,自己这数万人马不用打仗,拖也会被拖死。因此,豪格等人经过了大半天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纳龚鼎孽“两边都要兼顾”的说法,暂时兵分两路。

  一部以镶红旗为主,即刻向南,驰援德州。

  说是驰援德州,大家心里都明白,镶红旗全部总共不过万余人马,凭他们怎可能援得了德州?豪格的命令中说的很清楚,“其它事情都可暂缓,重要的是把德州的守军接应出来……”……万余老兵较之德州百姓现在在豪格眼中显然更有价值。

  剩下清军的任务自然就是拿下沧州。

  “沧州城已是强弩之末!大家加把劲,一天之内必须拿下沧州!”豪格的愤怒无从发泄,只能暂时用在桌子上。

  “嗻!”众将纷纷应诺。这一次大家的作战积极性可谓颇高,此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豪格再一次调整了攻击计划,由“围三缺一”调整成“攻一缺三”,将全部兵力及火力都集中到了已然残破的南门……对清军而言,歼灭战已经不是重点,击溃战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所有红衣大炮都集中到了南门,一字排开在沧州城下,铁铸的炮身、蚴黑的炮口在清晨初起的阳光下闪动着冷冽的光芒,与炮旁站立着的士兵手中的火把光辉相映,虽是白天,但灼灼的火光依然憾动着每一名清军的心跳。那一时刻,清军的士气竟奇迹般地又被提了起来!

  豪格将手一抬。

  “准备……”负责火炮指挥的清军将官立刻做出了反应,所有的火把同时靠近了火绳。

  豪格嘴角透出一股冷意,正要向前挥手。

  “嘭!嘭!嘭!”一连串的炮击声震耳欲聋,豪格一怔,自己还没下命令呢……转眼望去,负责火炮指挥的清军将官也是一脸的迷惑。

  “报!王爷!”一骑飞奔而来至豪格马前滚落在地:“明军已经撤出了沧州城!”

  “任务既然已经完成,谁还有功夫跟你小子在这儿耗?”燕山回头望了望沧州城方向因爆炸而升起的十数股黑烟,笑道:“可惜了那些城防设施,我们昨天还费了好大的劲想要加固它……不过,既然我们带不走也不能留给你们……炸了它,我看你还怎么守城!”

  “行了,小燕子,别往咱们自己脸上贴金了……”庄子固笑着说道:“看清军这个架式,我们再硬撑下去非全部交待在这儿不可!”

  明清双方的沧州之战历时三天,双方均是损失惨重,最终以明军主动撤出而告终。豪格虽然最后一拳又打了空而颇感郁闷,但也只是派兵象征性地追击了明军十里地后便率大军进驻了这座“破”城。

  连日遭受清军的重炮打击,再加上明军临走时又来了一招“自毁长城”,沧州城在防守方面的能力较之东光、南皮等城镇都不如。不过,豪格还是坚持选择了这个地方进行休整,一方面实践自己“放假”的诺言,一方面等候南援清军的消息,更重要的是要商讨清军下一步的计划……通过这段时间的拼杀,豪格以及其余清军高级将领们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原本的北进计划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张废纸!

  可否定一份计划容易,制定出一份新的计划却是难上加难。摆在清军面前的选择依然不多,前进?后退?按兵不动?

  “我还是觉得应该继续北进,打下北京城!我大清时候吃过这种亏?!我咽不下这口气!”正蓝旗统领一脸的不服气……“大部分人”认识到了清军的窘境,也不得排除还有少部分人不开眼,这一提议自是被众多“有识之士”忽略。

  “我也坚持原本的观点,我们应该回援德州!说不定此时德州还在我们的人手里,到时我们来个内外夹攻……只要破了贾宝玉的中军……”镶蓝旗统领满额头都写着“幻想”二字。

  前进不行,后退不行,按兵不动?更是瞎扯!……以目前沧州城的状态,在这里等,肯定只能等来明军南北两路的夹击!谁心里都明白,明军一旦拿下了德州城,第一个选择就是北进进一步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

  “王爷,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选择……”何洛会的表情透着犹豫。

  “豪格现在只有一个选择!”明军的中军营帐中,王燃懒洋洋地靠在太师椅上:“如果他够聪明,现在就不应该在去想北进、南撤……趁我主力还没有对他形成合围,突出山海关、返回自己的东北大本营才是他唯一的活路!”

  “知已知彼”,王燃的分析自然不会错。从目前的情况来来看,如果豪格不想着去攻打北京城,完全可以摆脱庄子固的二万余人马从沧州直抵山海关下,而只要安排妥当,就完全可以形成对山海关的内外夹击,突破山海关并不是一件难事!

  “活路?”布木布泰清冷的声音从王燃身侧传来:“你既然已经料到了这一点,怎么可能还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布木布泰作为人质的接收专员以及最后一批要归还清方的人员,与王燃倒是一路随行,又是陆路、又是水路的从北京一直到德州。

  当然,在王燃决策伏击何洛会九万人马之时并没有携带那万余满族百姓共同上岸,而是把他们留在了船上,待抵达德州后才后把他们又接上岸。

  “哼,额娘说的对,你这个狡猾的色狼!”不放心布木布泰与王燃独处的雍穆格格此时自然也在一旁:“我才不会相信你会有这么好心让豪格跑掉,这肯定又是你的诡计……”

  从血缘关系上说,豪格是雍穆格格的哥哥,但自从得知顺治的死因后,女孩自然不肯再称呼他哥哥,而是改成了名字。

  而女孩自从得知到王燃的种种事迹后,对王燃同样改变了称呼,由“色狼”升为“狡猾的色狼”。搞得王燃郁闷不已,几次想找个机会吓吓她,可有长平公主这个姐妹淘护着,现加上女孩天生的神经大条,王燃还真没辙。

  说起来也不能怪布木布泰与雍穆格格母女两人不相信王燃……大清前前后后已经有好几十万的兵马栽在了他的“诡计”之下,现在还能放过豪格的九万人?

  不过这次他们确实是冤枉了王燃,王燃当然也想来个斩草除根,彻底平了清军这最后一支实力部队。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燃手上没有那么多兵力可用,山西、蒙古、山海关、吴应熊,哪个地方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王燃也不会只给庄子固五万人马了。

  况且,就算真的让这几万人逃出关外也没有大问题,仅凭这点兵力他们已经翻不起大浪!在王燃看来,要是豪格真的“聪明”,选择了这条回归之路当然是好,可万一豪格不“聪明”,搞出点别的花样来,那损失可就大了。

  “世事无完美啊!……即使是这样,我也够yy的了!”王燃嘴角弯起一个轻笑……想想确是如此,自己到这个时空还不到两年,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家伙变成手掌几十万大军、权焰冲天的明廷实际掌权者,将原本在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中原的满清打得“满地找牙”,还结识了那么多红颜知己,这不仅yy,简直就是yy之王啊!

  “歪歪?是意思?”雍穆格格怀疑地瞪视着王燃:“你这个狡猾的色狼,是不是又想到歪主意了?”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