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340.王烁一路瞎得吧 解铃还须系铃人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4041 2022-12-24 16:27

  王烁不率军走陆地,非要拉着李定国去和郑成功一起坐船下江南。

  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两个人看清那些江南朋党,道貌岸然的外表之下的真正丑恶嘴脸。

  江南毕竟是李、郑二人的天下,要实现顺利接管,还得依靠他们的配合。

  过去的时候,对于李、郑二人在江南施行改革失败的原因,王烁和宋献策曾经有过较深的探讨,基本看法一致。

  他们之所以失败,真正的原因和明朝廷没什么差别,就是没有认清那些东林党人真正的面目。

  他们还是和明朝廷一样,认为这些东林党人都是有学问的名士,都是好人,忠臣,治理天下当然要依靠他们。

  恰恰是这个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观念,使他们的改革完全南辕北辙,陷于被动。

  平时李、郑忙于学习和打仗,没有太多时间,这会儿正好利用这行军的一个月时间,来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再说在他们没有系统学习王烁的建国思想和真正经历过西北政府的军事、行政实践之前,你即便和他们讲这些大道理,他们也很难真正接受和明白。

  这回他们理论有了,实践也有了,再同他们分析他们过去失败的原因,层层剖析东林党人是如何披上道德外衣,被江南社会上下层都奉做清士好人的,他们就更容易明白了。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即便时至今日,有许多人,包括一些有名的学者,仍旧把这些党人奉若神明,大加讴歌,何况李、郑二人?

  江南党人的欺骗性可以流毒至今,要把他们从根上彻底拔除,困难是相当大的。

  王烁必须要李、郑二人完全搞明白这些人的来龙去脉,和他们彻底划清界限,才利于他派到江南去的接收干部顺利接收江南各省的政权。

  这些党人分布广泛,民间隐藏更是极深,里面不乏钱谦益、冒僻疆这样名声极好的名流。

  新政府下江南之后,必然要损害到这些人的利益,他们不会甘于失败,将来一定会想尽各种手段来负隅顽抗。

  设法争取过去他们的老主人,李定国、郑成功的可怜,是他们一定会施行的手段。

  不先让李、郑二人彻底和他们决裂,从心里厌恶他们,不为他们的可怜相所动,新政府的政策就无法顺利施行。

  王烁带着李定国跟随郑成功从天津港上船,一路向南航行。

  在宽大的军舰上,三个人没有行军之苦,可以随心所欲的畅谈。

  王烁就从党人的起源开始讲,起源的目的,如何为土豪富商利用,土地大户们又如何和朱家各王勾结,如何把党人拉抬到高位,层层分析,摆事实,举实例,讲道理,这一谈就是七八天啊。

  党人的形成太复杂了,老余要在这里得吧下来,没有个几万字恐怕说不清楚,就不浪费各位大大的书币了,大家自己查资料脑补得了。

  终于,李、郑二人完全明白了江南弊端所在。

  为什么崇祯宁可死在北京也不去南京?他知道自己去了南京党人的老巢,最终会被党人所控制,还是要失败!

  江南党人领导的抗捐抗税,让他直觉到了江南根本不是他领导的,大明的地盘,完全无法依靠。

  到了南京,他甚至有被江南党人因为失掉京师之罪而废黜,落个更惨下场的可能,还不如死在北京,落个英烈的名声。

  就是这英烈的名声他也没落着,最终在党人主持下,给定个“思宗”的庙号,还是有问罪的意思。

  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崇祯完全有资格拥有“烈宗”的庙号。

  他励精图治,勤勉可嘉,虽然失败了,但宁死不屈的精神,至少还是值得称道吧?

  可连这个党人也不肯给他,因为他不喜欢党人,虽碍于当时的政治和道德环境,不得不用党人,却也是用而不信,宁信太监。

  朝廷被党人把持,非党人无法立足,卢象升之死,就是最好的说明。崇祯无能为力,没人可信,不信太监你让他信谁去?

  他都后悔杀魏忠贤了,有这大太监在,党人何得如此猖狂?

  历史上,满清稳固住江南,采取的手段,与魏忠贤如出一辙,连大名士金圣叹都给宰了,要不然江南永远是江南党的江南,永远不会服从任何人。

  这正如今天南边那个地方,那里的人粘了洋鬼子味道,从心理上已经排斥大陆,和大陆划清界限,今天打游客,明天搞示威,他们才不管这样做对他们到底有害还是有利呢。

  他们要的,只是划清界限,心理上永远高你一等,永远有优越感,根本无视摆在眼前的,大陆已经不比他们差,甚至许多地方超越了他们的事实。

  一味如崇祯一般,顾忌朝廷名声,由着他们作,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他们也是中国人,已经不是洋人的奴才了?永远也不会!

  你只有通过坚决贯彻自己严格的律法,不管什么洋人留下的狗屁不通的道理,把自己的意志坚决的执行进去,不服就依据自己的律法,而不是洋人的律法,来彻底制服不服者,他们才会觉醒,才会意识到他们已经不是洋人的走狗,洋人也救不了他们,他们才肯老老实实的当中国人。

  反过来说,洋人的那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真正朔本追源,还不是在古代的时候偷先进文明的中国人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不承认吧?

  当然,王烁不想采取满清的暴力方式来接收江南,他有着来自伟人的更好的办法,就等着李定国和郑成功明白了党人的危害,来亲自执行他的办法了。

  船行半个多月,李定国和郑成功总算接受了王烁的观点,王烁放心了。

  然后,他微笑说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江南是二位打下来的,二位也深得江南百姓爱戴。所以,这治理江南,当然仍旧由二位来亲自办理才合适。我嘛,就观观风景,游游名山大川,做甩手掌柜的喽。”

  王烁原本做公务员的,口才本来就十分了得,又经历了穿越以后的这许多大事,现在就更不得了。

  你把个死透的人放到他跟前,经他得吧得、得吧得的一番瞎得吧,死人立刻就会坐起来,活蹦乱跳的跑了。

  就这本事,半个月,不把李定国和郑成功给彻底忽悠迷糊他都不是王烁了。

  两个人已经让他忽悠的成了他真正的粉丝了,对治理江南有了与当初相比完全不同的理念和认识,此刻信心大增,跃跃欲试。

  但听王烁说他直接一推六二五不管,还是让他们两个人自己折腾,两个人又一下慌神儿了。

  那哪儿成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