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344.广告造神不亚现代真才实学堪比傻瓜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5030 2022-12-24 16:27

  不止咱们上文说的那些,复社更能吸引莘莘学子的,还有社团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名义上说是研究学问,组织学习,其实却每天吃喝玩乐,雅集诗会不断,且全有豪气金主大把买单。

  有时候还跨省出游,一路风光招摇,走一路白吃白喝一路,包接包送。

  这正是历代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啊!

  虽然在晚明士林界,玩乐并不稀奇,但玩出复社这档次的,也是前无来者了。

  不但吃喝玩乐样样讲究精美,喝茶品酒,跳舞狎妓全升华成高大上了,个别品味独特的主,连娈童断背都能玩出文艺范儿。

  至于游走,万花丛中享受人生,那都是小kss。

  关键是,就这么轻轻松松耍乐,到科举考试的时候,人家还不耽误轻松登榜!

  这比起那些寒窗苦读多年还是一场空的真正正人君子,那真叫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啊!

  您想,如此重量级的招生效应,能不引得学子趋之若鹜嘛!

  等着学子们真正加入进来,更知道这入社的好处,绝对是富贵逼人呀!

  复社不但有档次够规格,更有强硬背景。

  创始人张溥,那是晚明有名的士林领袖,随便在官方场合招摇一下,立刻就会有官员恭恭敬敬上来认老师。

  撑起复社大厦的那些骨干们,更是名流云集,既有江南当地的各类世家大族,更有声名显赫的名臣子弟。

  隆庆年间名臣徐阶的孙子徐孚远,过去东林大佬们的子弟,侯方域、方以智,等等,都是复社的核心成员。

  有这样一批核心人物,要钱有人争着给砸,要人脉随手一抓一把,所有成功条件全占尽,这复社想不成功都难了。

  您只要成了复社羽翼下的一份子,未来宦海生涯,横着走都没人挡!

  成员里即便是大多入不了核心组织的寒门子弟,你只要老实听话,科举自然有人关照,还能免费给你出书,帮你考试的时候刷够声望。

  升官发财的每一步,攀攀关系就能找人给你关照。

  就连慈善活动,他们也办得热闹。经常拉来金主闹募捐,专业收买人心做的像模像样。

  您听听,这宣传手段,这广告效应,这人脉关系,绝不亚于现代的“好声音”选秀吧?

  甭管怎么样,只要您跟复社沾边,单行善积德的功劳,就管保您名声刷刷涨!

  言而总之,学子们入了复社,那就学习有人教,考试有人保,声望有人捧,用钱有人送。

  不仅如此,还外加觥筹交错,宴会不断,名利场上五彩缤纷,喝酒混事都保证涨名望,涨收藏,涨人气,涨订阅,哈哈!轻轻松松就落个**名士雅号。

  如此组织,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幸福乐园呢。

  话说回来,那些江南土豪,土地大户和富商们,为什么会这么心甘情愿的大把撒钱,供着复社的这一帮人造呢?

  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给复社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目标也只有一件事:为他们服务。

  复社的主营业务,既不是文学更不是宗教,却是实打实的政治。

  有了权力,土豪大户们就可以收回比投资复社大的多的利润。

  这群出身豪门富贵,心比天高的复社青年士子们,看世界总觉得轻松,满以为天下尽在自己手中。

  看那个正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挣扎的大明王朝,更像是洪水猛兽。

  在这群高贵古代“愤青”眼里,皇帝就是是非不分的昏君,掌权的大臣全是庸碌不堪的废物点心。想要振兴大明,就得让东林党掌权,你得听我们招呼。

  这群“愤青”们最怀念的岁月,自然是天启皇帝刚登基时,老前辈东林党们把持朝廷的日子,也就是史书上津津乐道的“众正盈朝”。

  让老余看,就是“满朝混蛋”!

  关于这段历史,当事人天启皇帝在自家诏书里已经下了定义。

  他很委屈很委婉的抱怨说,一群所谓道德君子,啥正事不干,国家朝政都水深火热了,还只知道自己互掐。

  这定义,太特么准确了!

  您看,天启帝一点都不糊涂吧?用魏忠贤绝对是有道理的!

  但在张溥、张彩、侯方域、方以智、冒襄之流眼中,那“众正盈朝”的过往云烟,却正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奋斗的光辉岁月!

  所以哪怕老东林被灭,这些东林二代与土豪二代,小东林们,仍然一拍即合,从此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自居,组成这个新团体,并为此不计血本的奉献。

  真特么臭不要脸!

  后世学者一直在争论,说这复社的政治宗旨到底是啥?

  乍一看,他们说东道西,百家争鸣,各种言论都五花八门,而且好多还自相矛盾,根本就没啥统一主张嘛。

  那是您没看明白。在他们那里,学术就是幌子。

  他们只是靠学术来提高知名度,争取更大的朝堂发言权。

  也就是说,在言论上可以百家争鸣,但在目的上必须同气连枝,攫取权力,恢复那个“众正盈朝”的光辉岁月!

  所谓的科举研究,就是官场盘根错节的黑箱操作;所谓的雅集诗会,就是拉小团体的手段;所谓的千人大会,就是造势涨声望。

  一群精英吃着玩着闹着嫖着,屁股对着的,始终没有离开政治权力的方向。

  而在这整个过程里,他们从头到尾始终在干的,也只有一件事:骂祖国,也就是大明王朝。

  具体说来,就是自从有了复社后,大明王朝干点啥,就全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不但私下里骂,更要抓住一切公开场合,伟大光明正确的骂,比如诗会雅集,本用来娱乐的场所,就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批判会。

  各类名流人物花样百出,纵酒****写诗唱词,五花八门的编排大明的不是,由此衍生出一批“名家经典”。

  所谓复社四公子的名号,就是这么骂出来的。

  侯方域、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合称复社四公子,为世人推崇。

  其实,复社人数近万,繁杂如过江之鲫,文章做得比四人好的不乏其人,何以就他们成了“四公子”呢?

  就因为他们最狂妄,最能骂大明,自恃才高,经常在桃叶渡置酒狂欢,干别人不敢干的最不着调的事!

  他们还把“六君子”遗孤请来,以示对大明的不满。

  关于“六君子”,老余称他们“六地痞”,具体情况各位自己电脑补吧,要不然啰嗦不完了。

  这遗孤的大旗一扯起,必是名士咸集,酒酣耳热之后,便指点江山,抨击朝政,动辄发狂悲歌,引人侧目。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起劲的骂大明呀?就是因为大明还不完全是他们的,什么时候大明从上到下都是复社弟子了,估计他们就不骂了。

  那大明真成了你们的,你们就能把大明搞好了?

  咱就看满清打过来,这帮活宝们的表现吧。他们大部分人都跑到满清那里做奴才去了!您说,这都一帮神马玩艺儿?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拿起武器抗清了,这些抗清的活宝们勇气可嘉,精神也值得弘扬。

  可惜的是,他们真才实学实在差劲,所有的反抗几乎是见光死,没有一个能组织起象样的抵抗来的。

  这和他们当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威风样子,根本不成正比。

  您就自己琢磨吧,这到底都是些有用之才呢,还是一群废物,害群之马?

  v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