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仕容传记

《梁仕容传记》正文 927章 日行一善

梁仕容传记 洪韵 3200 2022-06-12 12:47

  大乘佛法的正道。

  中国文化中,一切的最高境界,习惯上用道这个字来代表,佛道乃佛之道。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大乘菩萨修道,怎么样才是真正通了佛道?

  我们常用通这个字,古人问读书不问懂了没有,而是问通了没有。

  有人读书学位很高、学问很好,但是不见得通了,而成了个书呆子,只有知识,而不能实用到作人做事上去。

  古人骂这种人是迂腐子,学问好文章也写得好,但作人做事就一无是处。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维摩居士说大乘菩萨证道了,他的行为是不合道的。

  菩萨行于逆道,不是顺道的做好人做好事,菩萨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一无善处,乃至是大恶,其实是走逆道的教化。

  这个逆道的道,和佛道的道,观点是不同的。

  禅宗祖师说过,有的人的修行见解可以成佛,但不可以成魔。

  这么说好像魔的成就比佛高,因为佛是行顺道,而魔是行逆道。

  所以大乘说,要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做魔王,倒转乾坤,把天地都翻过来,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行的。

  十地以上的菩萨,才有可能作治世的帝王,所以有时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像个魔王。

  这个道理是佛法的密行,例如密宗有一种修法是金刚密迹,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或所能了解的,因为外形都同一般的想法相反。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文殊师利菩萨问,所谓大乘菩萨道的非道修行是怎么样的?维摩居士就回答了一长篇。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恙,至于地狱,无诸罪垢,像这样的行于非道不是简单的。

  大家听了可不要乱作人做事,说自己是菩萨道行于非道,那就真是非道了。

  佛的堂兄弟提婆达多,他一向与佛作对,生生世世处处想要害佛。

  有一次从山上推石头下来,压到佛的足趾出血,他虽入了地狱,却觉得那里的快乐胜过三禅天之乐。

  佛说提婆达多虽然与他作对,其实是佛的老师,是逆行佛道来磨练佛的,促使佛快快成道。

  所以佛在《法华经》中为提婆达多授记,当于来生成佛。

  行逆道比顺道还难,你要想行逆道,但是有没有提婆达多的本事?

  他在地狱觉得胜过三禅天,无恼恚,无罪垢。

  有这个本事,才敢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菩萨道。

  我们普通修道只看正面,墙壁正面的自是很容易看到的,整个墙壁的黑,黑里有亮有光明你看不出来,那正是菩萨道的逆道。有行菩萨道的却杀人如麻,其实是在度众生。

  要懂这个境界就要读《华严经》,经中讲到善财童子去参访一位菩萨化身的皇帝,他残暴不堪,杀人如麻。

  善财童子看了吓死了,皇帝却说自己在清凉度人,叫善财童子不信的话跳入火坑试试。

  空中的菩萨也叫善财童子跳,他一跳入火坑,结果真是清凉之地。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正面的菩萨没有几位,外道、魔王、妓女都有,都是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的。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

  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

  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我们人世间的饮用水,看起来很清纯,可是看在天人眼中却是无比的浊秽。所以中国的道书说在地底有种石浆,像是石头流出来的牛奶,是天人喝的,我们如果能喝上一口,身体会变得像玉石,永远不吃饭也会长生不死。

  此外在仙山中也还有石水,据说在广西境内就有。你听着像神话,其实不然。

  普通的水加热到了沸腾,手一碰就烫坏了,如果将水冷冻,手碰了也会冻到,这是物理作用。

  功德不只是用钱布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童子军的口号:日行一善就很好,我们每天一定要做点善事,不论大小。

  大家每天能做到童子军都能做到的事吗?还说在修道,多惭愧啊!菩萨因为积聚了无量功德,因此敢度化众生,这就是菩萨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