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梁仕容传记

《梁仕容传记》正文 第861章 七十品

梁仕容传记 洪韵 3850 2022-06-12 12:47

  “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要乐勤集善根以后才真正得到禅定。

  有的经文本子把这两句圈点成上下句,等于一正一反。

  所以我们修道打坐为什么不能到达禅定的境界呢?

  因为善根的根基不深。

  根基不深不能成长的,所以你们打坐做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进一步退三步。

  有时好个几天就不得了,穷人得宝,“抖”起来了,结果穷人抖起来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善根不深啊!

  必须要勤集善根以后,才能真正得到禅定之乐,永远不散乱了。

  实际上什么是禅定呢?

  行善就是禅定。

  禅定到了,必然念念行善。

  所以看你真有没有定力,只要看你有没有行善就知道了,不是看你能盘腿多久。

  但是盘腿也是要的,这是习定,练习定的基本功夫。

  真得定了,盘腿、放腿、走路、睡觉,无一不在定中,这要善根成就才做得到的。

  有了禅定以后,“乐离垢明慧”,才能发起智慧。

  智慧是什么?是离一切心理上的染污,唯识学心所上的染污都离开了,心中明净。

  这明净不是理论,是功夫,内外光明清净。

  这个时候,真正的智慧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发动了。

  得了智慧干什么?大彻大悟而证得菩提,所以“乐广菩提心”。

  菩提是翻译名称,意思是觉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

  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广”字?表示不是我们一般小智慧小聪明境界。

  所以我这一次讲的,要研究《成唯识论》,就是要开发开广人们的智慧。

  真了解了菩提心,就知道它的体是性空缘起,而以大悲心为用。

  真得了菩提心,一定发大慈悲心。

  “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什么是魔?不是你夜里看到了鬼,烦恼就是魔,一切众生心中皆有烦恼。

  我常说佛学比一切学问都高明,例如佛法用的烦恼二个字,或者翻译成烦惑,每人每天没有哪个时候不在烦,恼是讨厌。

  烦恼不是痛苦,痛苦就很严重了。

  没有一个人不烦恼,《维摩诘经》说“烦恼即菩提”,看你能不能把烦恼转过来,烦恼转了,就清净了,就大彻大悟了,就离垢明慧了。

  烦恼就是尘垢染污,一切心态心所所起的,都是染污心理。

  魔有很多种,烦恼也有很多种,所以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呼吸一进一出叫一念,这一念之间就有那么多烦恼,自己没有检查出来。

  你们可以体会,当你拿着笔在写字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这就要有定力了),我们的思想来得快,笔跟不上,思想很快,一把握不住就溜过去了。

  你想记录自己一剎那之间有多少思想,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思想敏捷的人。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写东西的时候,要摆三支笔在那,写得快起来都来不及再找笔,过去了就懒得动了。

  你就发现,如果写不快的话,你最好的观念一下就溜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啊。

  这里告诉你什么?不要当热闹听了,这是叫你检查自己的一念。

  你从这里走下山去,不用多久就到了,可是你在下山过程里想了多少事了?

  你看有人坐在那里观看,你以为是观看风景,其实在搞烦恼,脑子里都在想别的,心都是散乱的,不得禅定。

  很多年轻人百~万\小!说根本看不进去,你们都有这种经验了。

  如果你每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读下来,中间没有岔过别的思想,那就叫读书了。

  能这样专一的话,修行也能够专一。

  但是你做不到,都是一面看,思想一面在那里跳动,这叫烦恼。

  所以禅定也做不到,智慧也做不到。

  定就要在这个地方体会,否则你打坐都是在搞昏沈,修亥母定,亥属什么?亥属猪,要注意啊!

  “乐净佛国土。”烦恼清净了,就一念之间烦恼不生,叫无生法忍,离染污心而明净,此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佛土。

  《维摩诘经》说“心净则佛土净”,内心一净了,佛土境界就清净了。

  道家张紫阳真人讲过: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

  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不须要往生,已经生了,也不要往,自然生,也不住,自然去。

  西方就在你心田中。

  你纵然修禅定到全身放光,也还是幻境界。

  你身体可以飘起来,站在白云上,还是妖魔境界,仍然是由妄想心生出来的,并不稀奇。

  换句话说,你心还没有清净,还在着相。

  不着相烦恼就转菩提了,就达到乐净佛国土。

  “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这是修大乘道学佛之路,为什么要修诸功德,修一切功德?

  我们若持小乘戒、比丘比丘尼戒,走的是消极的修善,没有积极的修功德。

  大乘菩萨戒除了消极的为善,还要积极的修功德。

  所以修功德是非常积极的,修一切功德圆满才能成就一切佛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