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历史上的第一海战

《历史上的第一海战》正文 一一六 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三十八)

历史上的第一海战 虹桥之梦 7136 2022-06-12 11:37

  钓鱼台传奇之一一六一一六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三十八)

  说起吴蜀恩怨,当然要从赤壁大战讲起。

  许多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了解吴蜀恩怨,以为赤壁大战是诸葛亮策划指挥的,周瑜量小不容人,千方百计要害诸葛亮等等。总之是拔高诸葛亮,贬低东吴,甚至贬低刘备。

  其实《三国演义》是小说,真正的历史记载却不是这样。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首先向襄阳进军,刘备走投无路(当然诸葛亮也一筹莫展)只能在背靠刘琦的夏口的樊口暂时安身。

  樊口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地方。

  现在我们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把赤壁大战之后的事情依时间的顺序写下来。

  公元208年12月(12月,农历,则应该是公元209年元月),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军。

  曹军曹仁据守南郡(江陵,即后来刘备的荆州)抵抗周瑜军的围攻。

  东吴军首先袭击占领夷陵,并占领南郡周边地区。

  刘备则占领长沙零陵武陵桂阳等地。

  公元209年12月,“周瑜攻曹仁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

  历史的记载的很明确,荆州(江陵,南郡)是周瑜率领东吴军经过一整年的围攻打下的。

  不是像《三国演义》讲的那样是在周瑜与曹仁奋战时,被蜀汉军偷袭取到手的。

  在刘琦死后,周瑜将南郡的南岸(油口,刘备改名公安)分给刘备,刘备才在荆州(江陵,南郡)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孙刘联姻,孙尚香嫁刘备是率领女兵驻扎在公安。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

  历史记载的明确,直到周瑜死时,荆州(江陵,南郡)仍然在东吴手中。

  “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江陵,南郡)。”

  “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鲁肃劝权以荆州(江陵,南郡)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历史记载明确,在周瑜死后,孙权与鲁肃以孙刘联盟大局为重,将荆州(江陵,南郡)借给刘备。

  毫无疑问,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刘备,对孙刘联盟的意义是深刻理解的,也时刻在维护着孙刘联盟。

  例如,刘备虽然对孙尚香麾下的时刻准备战斗的女兵“心常凛凛”,但是却对孙尚香绝对信任,把自己唯一的接班人阿斗,交给孙尚香抚养。孙尚香是阿斗真正的养母。

  而蜀汉的其他将相呢?

  蜀汉的大多数将相(不包括赵云)一边享受着孙刘联盟的红利,一边却看不起孙吴。

  他们的理由是:

  一,蜀汉是真正的正统嫡传,刘备的刘皇叔的身份在金殿上得到汉献帝的确认。

  而东吴的孙家充其量只是名家(孙武)之后。

  二,蜀汉当时刚从北方下来,拥有骁勇的骑兵。

  而东吴军没有骑兵,在与曹操的铁骑较量时,经常十分狼狈。

  因为关羽驻守荆州,经常要与东吴打交道,所以蜀汉将相对东吴的轻视态度,从关羽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诸葛亮在自己羽毛未丰时,特别是在隆中农耕,以旁观者清地超然态度,分析研究天下形势时,对未来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结论,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而刘备占人和。如果刘备与孙权联合,则一定能战胜曹操,夺取天下。

  顺便说一下,如果当初诸葛亮是预知未来将是天下三分,而刘备仅是三分天下中最小的一份,诸葛亮是不会投靠刘备的。诸葛亮要投靠的是最终会一统天下的真龙天子。

  诸葛亮毅然投靠刘备,是认定刘备是最终统一天下的真龙天子,与刘备共同制定了《隆中对》的国策。其核心就是孙刘联盟。

  诸葛亮是一个追求大权独揽欲望很强的人。

  当初孙权要与刘备联姻时,诸葛亮是很支持的。对于孙尚香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诸葛亮根本没有考虑太多。诸葛亮认为孙尚香与其他女子没有什么差别。

  当孙尚香率领她的女兵来到公安后,诸葛亮倒抽一口冷气。

  诸葛亮马上发现孙尚香麾下的女兵居然与周亚夫的细柳营一样,日夜戒备森严,随时准备战斗。而且刘备又特别信任孙尚香,把自己唯一的接班人阿斗放心地交给孙尚香抚养。

  刘备虽然年老,而孙尚香与阿斗都很年轻。

  在刘备之后,孙尚香与阿斗的组合将是不可战胜的。

  只要孙尚香与阿斗在一起,诸葛亮想在刘备之后自己大权来独揽,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从此之后,诸葛亮就把孙尚香当成头号政敌,在考虑问题时,孙尚香的重要性要超过宿敌曹操,孙权。

  诸葛亮的一切权谋的目的,就是要拆散孙尚香阿斗母子。

  通观几千年的史书,所有的史学家都对孙尚香好评如潮。在三国时期,当时的人们也都对孙尚香好评如潮。唯一对孙尚香口出恶言的就是诸葛亮。

  孙尚香的女兵军纪森严是人所共知的。军队派采买去市场采购食品菜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有人放出风声:孙尚香的家人在市场上仗势欺人,欺行霸市。

  究竟是怎样欺人,怎样霸市,却没有下文。

  诸葛亮甚至公开对大臣说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这种居心叵测的挑拨离间之言,是显而易见的。这恰恰与刘备把阿斗托付孙尚香显示出来的对孙尚香的绝对信任形成明显的对照。

  对诸葛亮一心要谋求大权独揽的权谋计划来说,孙刘联盟现在不仅不是力量,而是成为自己想要大权独揽的道路上的负担与绊脚石。当关羽出兵樊襄,要把《隆中对》的国策推向高潮时,诸葛亮则根本没有考虑现在是《隆中对》国策实行的绝好机会,诸葛亮想的是如何“巧妙”地让孙权自己撕毁孙刘联盟,这样,孙尚香就永远不能回到蜀汉,孙尚香与阿斗母子就永远不能团圆。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诸葛亮觉得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关羽与荆州则成为诸葛亮谋求大权独揽的权谋的牺牲品。

  在东吴方面,君臣们是怎样看孙刘联盟呢?

  吴主孙权,亲手缔造了孙刘联盟,以绝对弱势的兵力,战胜了有如泰山压顶般的曹操大军。这使孙权真切地感受到孙刘联盟伟大的力量,所以孙权对孙刘联盟是十分珍惜的。

  为了维护与加强孙刘联盟,孙权让出了公安,把十七岁的妹妹嫁给五十岁的刘备(当然,前提是孙尚香本人也愿意。孙尚香要带着自幼一起长大的女兵姐妹们出嫁,择婿范围是很窄的。孙尚香嫁刘备其实是最佳选择。对此,另有专门论述。)。

  孙权后来又借出了荆州,使刘备如鱼得水。蜀汉力量得到迅速地壮大。

  为了加强孙刘联盟,孙权甚至准备放下身段,要与关羽作儿女亲家。

  一切都是为了孙刘联盟,以和为贵。孙权以帝王的肚量,对那些轻蔑的闲言碎语一笑了之。

  而东吴的将相们是怎么想的呢?

  在东吴的将相中,鲁肃是唯一一个对孙刘联盟的伟大意义真正理解与贯彻的人。

  可惜,鲁肃早早地逝世了。

  那时,年轻的陆逊对孙刘联盟的深刻意义也不了解。

  陆逊也是后来在占据荆州,战胜刘备之后,屡屡出兵攻打合肥,都遭到挫折后,才理解孙刘联盟的伟大意义,可是为时已晚。

  当时东吴将相们对待孙刘联盟的态度以吕蒙最为典型。

  吕蒙很早就秘密会见孙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孙权)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吕蒙的计策条条有理,但是吕蒙是要在破坏孙刘联盟的基础上,守疆保土,偏安一方。其战略重心完全侧重在(取得荆州后)荆州的防御与偏安。根本回避北上合肥与逐鹿中原。

  这是与孙权要挥师北上,逐鹿中原的战略思想差得很远。

  所以孙权一面表示“深纳其策”,一面“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

  吕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抗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孙权)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从吕蒙与孙权的的这一段密谈,我们可以看出,吕蒙对东吴擅长水战,是有信心的,同时对东吴没有骑兵,而在与曹军陆战中居下风也是十分清楚的,甚至可以说是惧怕与回避与曹军的陆战。

  而孙权也有“全据长江”的企图,但是孙权始终有挥师北上,逐鹿中原的远大理想。这比吕蒙之流的偏安守成的计划,要高远得多。

  要逐鹿中原,就必须坚守孙刘联盟。

  要取荆州,就必然破坏孙刘联盟。

  现在,关羽与曹仁的樊襄之战,正处于僵持状态。

  吕蒙是率领面对关羽荆州的东吴军的陆口统帅,吕蒙现在是怎样想的呢?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上疏曰:“(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吕)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关)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关)羽可禽(擒)也。”

  吕蒙在赴建业的途中,特地去见陆逊。

  史书是这样记载:

  定威校尉陆逊谓(吕)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吕)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陆)逊曰:“(关)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吕)蒙曰:“(关)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吕蒙来到建业见孙权。

  (孙)权问(吕蒙):“谁可代卿者?”

  (吕)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关)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陆逊)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孙)权乃召(陆)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吕)蒙。

  (陆)逊至陆口,为书与(关)羽,称其功美,深自谦抑,为尽忠自托之意。

  (关)羽意大安,无复所嫌,稍撤兵以赴樊。

  (陆)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擒)之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