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种田之流放边塞

212 旧令焕新

种田之流放边塞 四月流春 6501 2022-04-30 10:41

  “叫她儿子代其受过”姜玉姝摇摇头,“不妥。”

  李启恭高瘦,弯腰问“那您认为该怎么办明目张胆偷窃多次,按律得杖责,但上了年纪的婆子,恐怕禁不起板子。”

  姜玉姝略压着嗓子,冷静答“我不打算动刑。偷窃固然该罚,但此案情有可原,三十亩地,着实不少,原告在官府鼓励下,连续耕种三年,分了六次三成,总共获得多少粮食究竟补偿多少才叫合理”

  “这”李启恭及若干胥吏面面相觑,心思各异,虑及实际盘根错节的三七分成,干脆沉默,明哲保身。

  姜玉姝直言不讳,“代耕令,初衷虽好,但颁布时章程不够详细,田地毕竟是有主的,所以原告才忍气吞声,不然,如果这块地是他家的,他绝不会容忍被告一偷再偷。”

  “据您看,怎么判才妥当”随从小吏作虚心求教状。

  李启恭目光闪了闪,提醒道“代耕令之下,想必不止这两家发生争执,依卑职愚见,衙门不宜主张较真算账,大概调停了就行了,避免相关百姓效仿,激起众多案子。”

  贫穷不要紧,稳,官府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地方秩序安稳。

  前任知县制定的政策,施行三年,我一上任就推翻总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姜玉姝瞥了下属一眼,叹道“我知道。”

  李启恭倾听清浅叹息,仿佛受到肯定与嘉赏,薄唇弯起,内心飘飘然。

  而此时,地上,被告一家人跪地磕头,惶恐哭求“我知错了,今后绝不敢再犯,求大人饶恕。”

  “求您饶了我娘”

  “她已经六十多岁,老糊涂了,爱孙心切,被逼无奈才偷、偷拿了一点粮食。”

  原告一家人亦跪地磕头,委屈恳求“大人,一,草民没有霸占,从头至尾只是借耕,她家回村当天就约定补偿与归还。二,借耕时的收成,每次上交官府七成,全家辛辛苦苦,仅得三成罢了,根本没占大便宜。”

  “求大人主持公道”

  姜玉姝谨慎斟酌,抬手阻止了嘈杂吵嚷,审视被告一家,缓缓道“偷窃之风,绝不可长。况且,你双方早已在里正的见证下商定协议,有言在先,岂能反悔”

  被告老妇人害怕受刑,不敢抵赖,一个劲儿地磕头求饶,泪流满面。

  姜玉姝扫视地上袋子,命令几个随从掂了掂分量,严肃问“此次偷窃人赃并获,这几袋,五十斤左右。原告,上三次被偷了多少你如实说来。”

  “啊”原告急忙询问家人,绞尽脑汁地回忆,忿忿告知“回大人的话前三次更早些,庄稼压根没成熟,土豆个头比现在还小,虽然被糟蹋了一大片,但论粮食重量的话,大约一百斤吧。”

  事实上,原告故意报少了,被告心知肚明,一声不吭。

  姜玉姝点点头,“那么就是一百五十斤。你刚才说,约定秋收后再补偿田主一千斤粮食,对吧”

  “是。”原告盘算损失,既心疼又憋屈。

  百余双眼睛注视下,姜玉姝神色沉静,高声宣判“当罚则罚这一百五十斤,从原告应付的一千斤里扣除,被告若继续偷,就继续扣,直到扣完为止。”

  “并且,如果被偷超过一千斤,超出的每一两都算你欠官府的,将罚以三倍数额,偷一罚三”

  “偷一罚三”

  霎时,观村民们呆了呆,议论纷纷“活该”

  “嗳,自作自受,谁叫她偷了又偷,贪得无厌。”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不富裕,假如一穷就靠偷谋生,还得了”

  “罚个一百五十斤,应该的,但不知打不打板子”

  “谁知道哟。”

  姜玉姝听见了,不疾不徐答“顾念被告年事已高,且此案情有可原,免除杖责之罚。”

  “谢大人宽恕”悬心吊胆的老妇人松口气,擦了把汗。

  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原告一家顾忌重重,无意彻底撕破脸皮,只想保卫庄稼。他们交头接耳,憋屈感逐渐消失,解气地斜睨对手,感激磕头“谢谢,草民叩谢大人主持公道”

  “太好了秋收后,我们只需补偿她家八百五十斤。”

  被告一家十分难堪,垂头丧气,愁苦嘟囔“罚粮食,还不如打板子呢。”

  “挨打不一定会死,饿肚子却必死无疑。”

  “我今早劝了的,娘不听,非要来挖土豆,瞧,果然出事了吧唉”

  “快入冬了,家里缺粮,大大小小十几张嘴,兴许熬不到明春。”

  老妇人遭到小辈埋怨,转窃喜为愧疚,颓然跪坐,拍地哭求“大人,您还不如打我一顿,我宁愿挨板子。突然少了一百五十斤粮食,我家没法过冬啊”

  姜玉姝板着脸,并未理睬被告,而是嘱咐“原告,秋收分清楚粮食之后,你尽快物归原主,不得有误。”

  “是,是,草民明白。”中年人点头如捣蒜,跪立仰脸说“只要对方别再偷挖,剩余的八百五十斤一定给她家至于这三十亩地,本就不是我们的,遵照官府当初的吩咐,自当归还。”

  姜玉姝满意颔首,又面朝被告,缓缓问“你家有几个壮丁”

  老妇人唬了一跳,瞬间戒备瑟缩,支支吾吾。

  “知县问话,你没听见吗”衙役们威风凛凛,喝令“快说,你家有几个壮丁”

  老妇人战战兢兢,不敢违抗,惴惴答“我有四个儿子,但长子在兵荒马乱时被敌兵杀了,剩下三个。”

  姜玉姝打量几眼,“你女儿一家在娘家过活”

  “唉,我女婿家的房子也被贼兵放火烧了,索性一处过。”

  姜玉姝暗感纳闷,“对于返乡的难民,官府专门制定了赈济措施,除了赈济粮、借粮种之外,壮丁可以应征修缮城墙、开挖河道,当一阵子民夫,官府管吃喝,还能挣些粮食过冬。你家五六个壮丁,为什么不去应征设法撑过今冬,明年春耕时开始种地,别怕苦累,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唉,何尝不想应征呢”

  “今年七月底,我们回村一听说,马上问里正,结果,里正说不巧,招募民夫的官爷早已经来过咱们村,你们晚了一步,等明年再试试吧。”语毕,老妇人懊丧捶打田垄,灰尘飞扬。

  姜玉姝恍然颔首,了如指掌地说“城墙仍缺人手。”她略一思索,吩咐随从“从她家挑三个壮丁,补进民夫里去。”

  “是”小吏殷勤,立刻近前连问带挑,唯恐显不出自己的勤恳。

  老妇人一家喜出望外,不敢置信,使劲磕头,“多谢,多谢大人怜悯关照”

  “我一定叫我家小子们好好儿干活,绝不辜负您的仁慈善意。”

  围观村民吃了一惊,茫茫然,小声嘀咕“这是因祸得福了”

  “城墙早已重建好了,入冬前只需简单修补,活儿不累。啧,我家要是有多余人手,也撵他应征去,粮食嘛,能省则省。”

  “刚回乡的人没着落,都想应征,挤破脑袋抢活儿,轮不到你干。”

  判决毕,姜玉姝最后扫视四周一圈,转身说“此案已了。走,继续赶路,去荆镇镇上看看。”

  “是。”

  “您慢些,路不平坦,小心脚下。”

  众人忙跟随,簇拥知县离开。

  村民们不消吩咐,齐齐下跪高呼“恭送大人。”目送官府一行远去后,热切议论了半天。

  半个月后县衙

  十月,天气越来越冷。

  书房内,姜玉姝召集几个下属,商议公务。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即将燃烧。

  “这份章程,各位都看看。”她抖开一张纸,示意小厮先交给县丞,“这几天,巡察荆镇和李家堡之后,我才知道有代耕令这一说。我认为,刚收复失地的头几年,很适合施行此令,一则避免良田荒废,二则,官府才有税粮可收。”

  姜玉姝郑重其事,“但此令已经施行三年多,逐渐出现弊端,为了早日振兴图宁,不得不修改一番。”

  主簿闻希总是第一个响应“县尊所言甚是既然发现了弊端,岂能不处理嘛。”

  县丞绰号“黄木头”。黄一淳捧着草拟的章程,认真默读半晌,赞同说“人口与土地,确实应该严格摸查。此前,衙门一年核查一次,您的意思是改为两次”

  姜玉姝点点头,“关于人口。本县经历过战乱,人口锐减,百废待兴,人口正慢慢增多,从前的户册被敌兵烧毁,只能重新登记造册,每年更新两次,直到数量较稳定时,再改回一年核查一次。”

  众下属各怀心事,却频频点头。

  姜玉姝继续说“关于土地。各镇各村,家家户户名下的田亩数,直接关系到税粮数额,为了能如数收税,从今年秋收开始,改为一年核查两次。譬如,秋收时,官府惯例会派人下乡督促、催交,趁机进村核查,当场发现错误,当场就改正。”

  她目不转睛,状似随意地扫视下属,“尤其,一旦查出有人借代耕令、趁乱大量霸占无主良田,却想方设法不交税粮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糟糕闻希精神一凛,余光悄瞥小舅子,暗中咒骂女官多管闲事。

  黄一淳讷讷问“可是,从前的档册全被敌兵烧毁了,原数目不明,具体该如何、如何核对呢”

  姜玉姝胸有成竹,“无妨,我担任军储仓特使期间,户部曾发下一份西北税粮册,是战乱前的,现在人口数量变了,但土地没变,衙门核对时可以参考旧册。我已写信求助西平仓,梁大使非常乐意帮忙,迅速寄来了图宁旧税册。”

  李启恭颔首,内心却“咯噔”一下。

  “哦”主簿闻希硬着头皮,扯开嘴角,笑赞“这太好了,还是您英明”

  “下官”黄一淳话音未落,郭府护卫突然出现在门槛外,满脸焦急之色。

  姜玉姝瞥见了,诧异问“进来。出什么事了”

  护卫疾步近前,弯腰小声禀告“夫人,不好了”

  “府里忽然把姑娘送来了,说是病得厉害,孩子已经抱进后衙,您快去看看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