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争霸

第一百零二章 我在新世界种田

大秦争霸 青山不变北月 3640 2022-06-05 15:06

  始皇历1373年12月(腊月)22日

  ****************

  自从秦人正式进入‘新世界’之后,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横扫了河西平原以及大秦岭附近高原(海拔500米~2500米范围之内的大片土地)。在这个范围之内,生活着十数个大型部族(人数在十万人以上),五六十个中型部族(一万人以上,十万人一下)一两百个小部族(一万人一下),总人数达到八百余万。

  然而这么多的土著人,在面对来去如风的秦军铁骑的时候,在面对锋利的马刀、轻便的火炮、以及威力不凡的马尾手榴弹的时候,却是如同孱弱的羔羊一般,几无还手之力。

  其中发展得最为‘完善’、实力最为‘强劲’的卧牛国,也不过是顶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如同被白蚁镂空的大坝,瞬息之间就四分五裂,‘东逃、南逃、北逃’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几百万人口,不要说是土著人、野人、蛮夷,就算是八九百万头猪,也不是四个军团,六七万人(一个军团的人数,根据不同侧重,人数在12000到18000之间变化)能够轻易就处理好。

  但是对于秦人来说比较好的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或者说部落联盟,他们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间隙的。这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这里说的不仅仅是这里的人还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也不是专指他们之中还有不少是以女人为结构中心的‘母系社会’······

  而是说,在这片地方没有文明的载体——文字!

  在这些部族或者部落联盟之间,发展得最好的还要数‘卧牛国’,这是一个以部落联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大联盟’,但是他们的特点就是:他们是同一个语族。

  在他们生活的这将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放牧、渔猎采集,外加交换粮食)导致了他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大量聚集,分散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但是分散的群落,以及优渥的生存条件,导致了即使这些人是在几千甚至几万年之前就来到了这片土地之上,他们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当中,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一千多年前,秦人来到了这里,但是巨大的山脉阻挡了文明的传播,这些未开化的野人也不能够明白房子比帐篷更舒服;他们宁愿在帐篷的地下刨出一个地坑,也不羡慕温暖的火炕······

  可是,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即使是相隔绵延曲折的大秦岭,那些附着在刀枪之上的文明之光,依然透过山间的缝隙,倾泻在他们的身上。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动的感受到‘文明之光’带来的温暖。因为这‘文明之光’早就不再是他们这些野人能够触碰的东西了,就像是锦都城开往新世界城的火车,是绝对不会等候那些姗姗来迟的旅客的。

  。。。。。。

  从秦人在新世界建立的新城(‘新世界’城的简称)开始,从第一批正式的移民到达开始,一晃之间,就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而现在,时间临近新年,不管以后会叫什么,反正现在是叫做‘新年’,这是一年之中最为甜蜜的时节。这个时候,不论是男女老少,都正处在一边欢喜当中。

  在这片面积比大秦原来面积大一圈的广袤土地之上(约为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三年的时间不多不少,但是先后也有接近两百万人通过‘锦——新’铁路来到了‘新世界’,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增加。对此,大秦由户部—工部—吏部等相关的官方机构组成的移民体系估计,这样的情况至少还要持续四到六年。

  大量的移民的到来,不仅仅加强了大秦对于这片土地的统治力度,同时也加快了秦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开发力度:

  三年的时间,目前‘新世界’已经开垦了大约五百万亩(秦亩=625㎡)的耕地和农田,以及开辟了超过两千万亩的天然草场。在秦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也绝对不是说看见一块土地,就随便开垦的。

  就像是在一千多年前,秦人就在河间地(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型大拐弯的地方),以及长城沿线大量种植榆树一样。秦人懂得敬畏自然,也懂得怎样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获得自然的馈赠。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当中,基本上所有的农田都是分布在有水、有河流、有湖泊的地方,而不会盲目地区开垦那些看起来很肥沃的草地。因为在大秦岭以西的地方更加的干燥,不论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就算是最最贫穷的佃农,也明白不要让土地翻砂道理。

  为了更进一步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所有的土地在大秦的律法当中都是规定了用途的,违者不仅要被没收家产,还会背上相当于原土地十万倍的罚款。

  。。。。。。

  青玄老头,一个朴实无华的黑瘦老头,贫苦的佃农出身,曾经再加排行老三,因此也被叫做三娃子。没办法,他的父辈也都是没钱、没文化、没眼光的‘三无人员’,甚至就连‘青玄三郎’这个名字,都是他小时候上户口的时候,那个老吏写的(取的)。

  身为佃农,在这个能够不被过分剥削(敲骨吸髓)的大秦社会,这就已经算得上是朝廷的功德了。

  不过老头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确是有农民式的狡猾或者说小聪明,也可以是说还没有被这‘悲惨’的社会变得麻木。当从村子里的学娃子那里听说了到远方开垦的消息,以及《宅地法》和《新世界移民法案》之后,老头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拿到朝廷发下来的土地,就是算是砸锅卖铁,也得去!

  卖了家里最后的财产——那头五岁的牛、以及一些破锣烂锅,一家七口人最后终于东拼西凑了十五两银子。

  在第二年春天,一家人坐上了第一批开往新世界的火车。

  在曾经,他们一家人的户口之上标注的身份是‘佃农’,那时候他们一家人虽然在法理之上是分了家的,但是那不过是在老房子的旁边立了另外在立了两间茅草房而已。到了新世界,他的户籍上标准的就是‘地主’了,是真正有土地的人了。而老头在盐湖城再次上火车的时候就‘分家’了,十五两银子分给了三兄弟,让他们将这些钱换成土地。

  这笔钱老头是一文钱都没有留,而老头当时说得就很清楚,几个儿子也非常清楚。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几个儿子都是什么奸猾势力之辈,只是老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有时候账还是要算清楚的,不然的话也只是徒伤了亲情而已。。。

  因此一家人虽然也就分开了,不过也不是太远,三个儿子分别在另外三个村子,步行走上半天的时间也到了,而老两口身边现在也只留下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儿。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