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草根侠医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不治疗的锅要医生背

草根侠医 三中五中 3642 2022-06-03 12:27

  大馒头村是村民们自己叫的,他们的身份证上都是写着云江省镇海市青山县浦西乡大坟包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缘故。

  村子的后山像一个坟包一样隆起,传闻是明末政治家李维樾的墓地所在。李维樾在明末为了南明的存续殚心竭虑。先是崇祯帝不听他的建议,把他派遣出京,也因此他躲过北京被李自成攻占的事件。

  后来他又上书福王也就是弘光帝,说史可法守江淮不能轻易变动,但昏聩的南明朝廷没听,调史可法南下守扬州。多尔衮轻易就占领了江淮一带。南京被打下后,他又与其他晚明志士一起在福州拥立唐王为新帝,但后来还是失败了。

  时光荏苒,先人的事迹都掩盖在历史的史书之中。不知道是第几次人口普查,民政部门来村子里调查,问,你们这是哪里啊,叫什么啊。

  淳朴的村民就说,我们这里是大坟包村啊,你看,那后山,是不是很像大坟包啊。

  是很像啊,于是这里就被登记作大坟包村。

  再后来,改革开放了,村民也多有出去做生意的。因为这个家庭地址没少被人笑话。什么,你家住在大坟包啊,那晚上,会不会,呵呵。

  所以村民都改口说自己是大馒头村。那后山也像大馒头啊,为什么非要说大坟包呢。

  只不过地名管理办公室的人说不能随便改的,因为牵涉很多,比如很多地图,很多政府文件,很多统计信息。所以大馒头村是大家嘴上说,而身份证上还是大坟包村。

  张道顺重病住院了,村里人也是三三两两来看望。都是城市好,城市有钱,城市风光,但在感情上怎么及得上这些淳朴的村民呢。

  张清波兄弟三人前面把老父亲接回村子,也是受不了邻居的议论。你们兄弟怎么不把你爸爸送去看病啊,在家里怎么行啊。

  所以张清波又把老父亲送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来了。然后因为邻居多有探望,张清波也是索性大方点,跟汪学武说,只管用药,不要在意钱。我们农村人就认白蛋白,没事,不用考虑钱,你给我爸来几瓶。

  事情在下周一上午发生变化了,按原定计划,今天,要给张道顺做手术了。

  张清波兄弟三人上来就是一通质问,跟上周的态度截然不同,医生啊,你能保证医好我爸吗?不会复发吗?我们听说,这癌症啊,很容易复发的。

  这怎么保证得了,这是看病啊,谁敢打包票啊,这边打了包票,那边运气不好,复发了,你还不天天来闹吗。于是汪学武就实话实说,跟他们三兄弟详细说明了肿瘤的治疗,说明了张道顺这种情况,最合理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

  啥,还要化疗,我们听说化疗会打死人的,不打化疗还好,一打就没了。而且化疗很贵,动不动就要几万,我说你们县医院行不行啊,要是不行早说啊,还要我们在这里浪费时间,真是的。张清波兄弟三人临阵变卦了。

  无奈,汪学武只得让兄弟三人中的老大张清波签署了一张自动出院知情同意书。之后,让三兄弟把老父亲接出院了。

  张天泽也有些想让爷爷继续治疗的意思,但他是孙辈。何况爸爸跟两个叔叔都商议好了的,爷爷这是胃癌。胃癌这东西,是绝症。村子里就有过一个病人,家里人不死心,不仅在镇海治,还去沪江治,折腾了半年,最后还是没了。

  而人没了不算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钱花了,然后人没了。那村人原来好像也做生意有些积蓄的,结果因为给爸爸看病,都折腾光了。家道也败落了。

  所以张天泽稍微一说继续治疗的话,就被长辈们打断了,你想啥呢,治疗,可不得费钱吗,钱呢?你出啊。

  张天泽说,爸爸你搞鱼塘承包,也不算穷啊,而二叔更富了。二叔,你是在青溪里采砂的。你的采砂场听说一年都有五十万收入。

  张天泽的话,自然招致了长辈的不满,什么我有钱你有钱的,你要知道你爷爷多大了,老人啊,就是不能病,这是自然规律。是人力可以挽回的吗?要是都可以挽回,那都不是都长命百岁了吗?好了,你闭嘴吧,不要再说了。

  张清波张清泉张清流兄弟仨把老父亲张道顺接回老家大馒头村后,对村人的解释是,县里医生说了,治疗成功率不大,该吃吃喝喝,最好还是不要遭罪了。

  村民也是理解,是啊,前年村东头的大业家,他爸爸也是癌症,他倒是真孝顺,死活不听别人建议,非要拉着他爸爸上镇海上沪江。好吧,采砂场的份子也全部转给其他人了,然后他爸爸还是没保住,走了。哎,真是难过。他爸爸生病以前,他们家顿顿大鱼大肉,现在他那儿子看到我家蒸高丽肉,那个馋样,真是罪过啊。

  于是,这个不治疗的锅就由医生背上了。中国医生,万金油,什么都行。看不好病,不会看病,让病人回家,自然是医生说的。我们三兄弟可是极力想要延续自己爸爸的命,白蛋白都要打呢。

  张天泽想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县里汪医生说了是有救的,先手术,然后那什么辅助化疗。爷爷就能多活几年的。

  然后想起前面被爸爸叔叔打断的嗜好,爸爸叔叔说,老人了,能多活几年?你说几年?再说了,打化疗,那个头发掉光,那个呕吐样,你小子孝顺不孝顺,真要折磨你爷爷啊。

  张天泽就不敢说了,把想要吐出的话,又咽回肚子里。

  但不找人倾述又难受,憋得难受,想起在医院碰到孙玉郎了,张天泽就找出上次同学会登记留下的通讯方式的纸,找到孙玉郎的电话,拨打过去,居然通了。

  “你好,你哪位?”

  咦,怎么不像孙玉郎的声音,前面同学会开过啊,我记得这不是孙玉郎的声音啊,“你好,我找孙玉郎,请问他在吗?”

  “你是?”电话那边还是传来询问的声音。

  张天泽估计电话应该是对的,不然对方会说,打错了。

  于是张天泽把名字告诉他,又想了想,补充了一句,是他高中同学,老同学。

  对方回话,稍等。

  小武接着询问孙玉郎,玉郎,有你一位老同学,接吗?

  张道顺的案例是许多个类似的真实案例组合而成,说到底,还是一个字,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