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摄政王的小妆娘

作品正文卷 第7章 雹灾

摄政王的小妆娘 许元宝 6430 2022-05-22 21:21

  因为何大姑娘的贪嘴导致腹泻,减肥训练只能暂时中止两天,好让她喝点汤药恢复,顺便补补元气。

  不过这次的事故也给裴宝儿提了个醒,长期这么吃下去只怕要把何大姑娘馋坏,一年过后要恢复正常饮食,怎么也得要一两个月才能适应得过来。须得想个办法,在控制好热量摄入的前提下让何大姑娘的肠胃不那么饥渴。

  只是,这年头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食材还不够丰富,她又没法弄来什么纤维素棒、蛋白质棒之类的低卡代餐小零食,该怎么办好呢?

  裴宝儿想了好久,终于在次日去康家兼职梳头娘子时想出了法子。

  因为康家只是个普通庄户人家,住在城外十里外的大沥村里,裴宝儿去到康家院子里时便见着了一头牛。是耕地的大公牛,油光水滑的。

  她灵光一闪,喝脱脂牛奶似乎有助于腹泻症状的恢复,既能补充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摄入,又能防止脂肪摄入过多。虽然这时代还没有脱脂一说,不过裴宝儿清楚,只需要加热刮去牛乳表面那层薄膜、重复几次即可。

  她跃跃欲试,登时就想去何府提交她的最新“策划案”,只是手头这份活计还没完,只能耐着性子恭维几句今天的新娘子康姑娘。

  裴宝儿还在新娘子闺房内见着了位熟人,正是她两个月前施以妙手妆点的苏娘子。

  苏娘子朝她笑了笑,她也笑着回了个礼。裴宝儿向来是个知恩善报的人,苏娘子举手之劳帮了她一把,她虽暂时没什么能回报给她,但多一分善意总没错。起码,把这位康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子,应该也算是一种回报方式了吧。

  只是,半柱香后,裴宝儿开始觉得今天的喜钱不大好拿。

  康姑娘先是嫌弃她设计的发髻衬托不出她的“绝代姿容”——

  “这是什么发髻啊?怪里怪气的,你给我拆了,梳个牡丹头吧!”

  然后开始对裴宝儿自带的妆盒里面的东西挑三拣四——

  “这是品香阁的水粉么?不是啊,那我不要用,就用我自己的吧……那些个刷子弄到脸上怪痒的,还是别了……”

  看着康姑娘傲娇的圆脸,裴宝儿脸都快绿了。

  古人诗云:“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这牡丹头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发式,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据巧手阿弟刘云说,这种髻最高的能梳七寸高,跟飞天髻也差不离,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富贵雍容的发型,只是现如今不怎么流行了。

  也不知这位康姑娘是不是崇尚复古,还是在特意跟她唱反调,裴宝儿委婉的劝慰一点效果都没有,她很坚持。

  牡丹头必须加入大量假发填充,而且因而体积大,插上去的首饰定然不能少。最重要的是中间的那枚华胜,必须要能镇住场子。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要够大、够酷炫。这也是为何梳这种发髻的多半是贵族妇女,起码是家里不愁钱花没事儿就打几套首饰换着戴的那种富家夫人。

  裴宝儿瞟了眼新娘子妆匣里的首饰,唔,看起来倒是金灿灿的,只是她掂量了下,里头金包铜的占了一大半。且那些头饰几乎全是细细的簪子或珠钗,她总不能用这些滥竽充数,插上去正面倒是没问题,可侧面、后面分分钟可能露馅。

  她脸上的为难之色明显到半个屋子的女眷都看出来了。

  康太太就不大高兴,她觉得,自从邱娘子被那霸道的林家抢了,好像什么都不顺心似的。这个裴娘子一点眼色都不会看,自家姑娘的大好日子,非要处处跟她们对着干。要不是临时找不到其他人,她才懒得跟裴宝儿打交道。

  “咳,裴娘子,吉时快到了,姑娘要梳牡丹头,你依了她就是。总不能让新郎官一会在院子里干等着!”最后一句语气便重了些。

  裴宝儿脸颊肌肉微抽,只得硬着头皮开始梳头。

  罢了,实在不行用几串珠花凑数好了,谁让这个康家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呢?

  鉴于康姑娘对她的新式化妆品十分鄙夷,骄矜地认为品香阁之外的产品都不能涂上她娇贵的脸,裴宝儿只能就地取材,用那套她私心里觉得很可能含有铅粉的胭脂水恩给康姑娘上妆。

  最后妆成时,康姑娘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口中嘟囔道:“也没多厉害嘛,也就比我自己化得好看一点点。”

  康太太也在背后跟一个妇人嘀咕,“这手艺确实一般,也不知我那侄媳妇怎么就对她推崇备至,我也不好意思不给她这个脸面,唉。”

  那妇人就点头附和,谁说不是呢,毕竟这位侄媳妇嫁的是个举人老爷,其兄又是县里的县丞大人,以后还不知道能走到哪呢。虽是小辈,但总要多给几分面子才好。这个妆娘着实是不给力,辜负了苏娘子对她的一片期许之心啊。诸如此类的话。

  裴宝儿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可气的是,明明旁边就有米,非不让她用,最后还说她没做好饭!

  她捏着那薄薄的红封离开康家时,气得连假笑都差点没维持住。要不是王太太心肠好,特许她时不时可以请小半日假,还不扣她工资。不然,这点喜钱可能还真不够扣的。可以想见这康家是有多吝啬了!

  走出小院没几步,却被人轻声叫住:“裴娘子,请留步。”回头一看,竟是那位苏娘子。

  苏氏今日是跟着婆婆一起来的,不好离开太久,只匆匆忙忙跟裴宝儿道了声不是,又客套了两句,才转了回去。

  人是她举荐的,今日在康家受到的刁难苏氏也都看在眼里、羞在心里。

  她不大看得上堂叔一家的做派,分明不过是个普通庄户人家,非要尾巴翘上天去,在裴娘子面前显摆那副千金小姐的做派,仿佛把裴娘子踩下去就能拔高自己的形象似的。哼,还不是巴着公公和夫君才有的胆色?

  这也没什么,哪个大户人家还没个穷亲戚,帮衬一二也不过举手之劳,可这么蹬鼻子上脸的她还真是没见过。苏氏摇摇头,心内盘算着改日回家跟长嫂讨教一二。

  裴宝儿这头虽然有点气,但气过了也就算了,谁还没碰过几个奇葩呢,起码这康家没抠到不给她喜钱。

  回到家,她就跟特意请假在家看孩子的刘云吐槽了一番,刘云也笑:“照你说的,那康姑娘,哦不,康娘子生得一张银盘似的圆脸,偏偏还要梳这么个头,也不知新郎官掀盖头时作何感想。”

  左右不过是一张大饼贴在一张花边圆盘子上罢了!

  裴宝儿撇了撇嘴,“她看不上我的家当,倒还省了我的成本开销。今天这趟出去,倒也不算亏。”

  她顺手将红封里那几十枚铜板倒进家里存钱的罐子,只是有些担心今天效果一般,恐怕以后没人请她过去做妆娘了,便忧愁地发了会呆。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摄政王府。

  作为王爷身边最器重的贴身侍卫之一,雷明最近也觉得很忧愁。

  自上个月回京后,他一直琢磨着娶媳妇的事儿,也得了王爷的恩准,意思大概是全王府未婚的姑娘随他挑,可以说是十分体贴下属了。

  可这消息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一时间,他竟成了个香饽饽。满府的小婢女们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有的是好奇的打量,有的是审慎的端详,更有些是火辣直白的抛媚眼。就连西院那两位主儿都有意无意让手下的婢女来前院送这送那,就为了专门“偶遇”他。这让他很是受宠若惊。

  因他天生皮肤黑,长相粗犷,又显老,向来没什么桃花运。去年托了长兄雷昌的福,到王爷身边做贴身侍卫,慢慢得了重用,他这一张被其他侍卫戏称“老黑”的褶子脸居然也有人追捧起来了。可他看着那些姑娘长得似乎差不多,内敛的那些吧,他也看不出来性情好不好;大胆些的吧,他又觉得那些姑娘心怀鬼胎,不能娶,尤其是林侧妃和柳姨娘院里的那几个美婢。

  于是,他只能借着追查王妃陵寝被盗一事躲开那些多情的婢女,恨不得每天都不用回王府最好。

  八月十五这夜,他跟着王爷赴宫宴,本想趁机去找值守的兄长请教一二,毕竟他娶了先王妃的贴身婢女,应该算得上有经验。没想到王爷只喝了两杯水酒就早早抽身,他只能跟着撤退。

  回到王府,主子连蟒袍都没换,径直去了尘封已久的正院,还让他抱着根铁锹过去。

  这地方雷明还没来过,他进王府不过一年,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只知道那是过世的王妃故居。而且,王爷下了令,除洒扫的两个婢女外,任何人无命不得入内。

  入府前,兄长雷昌就告诫过他,多做事、少说话,尤其是有关王妃的事,不是王爷问起,千万别主动提起。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摄政王如今只有一子,便是林侧妃所出,而王爷似乎又无续娶之意,都在猜想是不是准备将林侧妃扶正。虽说大盛律法禁止侧室扶正,但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律法这东西不还是他想改就能改的么?

  故而,当时他还懵懂问是哪个王妃。闻言,雷昌脸色一变,更加郑重其事道:“你要记住,咱们王爷只有一位王妃,便是已经过世的裴王妃。西院那两位,虽说生了大郎、大娘子,与你也没什么干系,平日你多远着些!”

  雷明虽然得了个老黑的诨名,年纪却小,不大懂这些弯弯绕绕,只能乖乖点头。

  此刻的他有些莫名其妙,一边挠头一边抱着根铁锹,跟在主子屁股后面过去,心中又有些被看重的豪情。毕竟,那儿可是王府中的禁地,如今主子许他跟着进,不就代表着自己更受信任了嘛?

  没想到,刚进正院王爷就把他领到一棵树下,面无表情地坐在石凳上,指挥他在某个位置挖土。

  雷明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他觉得自己好像触碰到了什么秘密的边缘。从小听的那些个乡野故事突然从脑海里蹦了出来,他背上寒毛直竖,惊悚地想,该不会这下面埋的就是裴王妃吧!

  幸好,他挖出的不是什么美艳女尸或棺材,而是好些个手掌大的黑瓷小坛。

  “取出一坛,其余的继续埋着。”

  他拍开坛口泥封,一股清幽凛冽的酒香扑鼻而来,混合着头顶甜蜜的桂花味,让人格外心醉。

  “行了,你下去吧。”

  雷明就这么被打发走了,次日,他入宫时跟兄长提了一嘴,对方却恨铁不成钢道:“你啊你,平时我跟你说的话都当耳边风了是吧?王爷这两年身子不好,夜里风凉,你怎么能把他一人放在那里吹冷风、喝冷酒?”

  他缩了缩脖子,可主子今儿起来时并无异样,又不是琉璃美人儿,哪用得着这般小心。

  兴许是上天对他伺候主子不精心的惩罚,早间朝会刚结束,雷明就接了个苦差事——护送钦差去救灾!

  据说是太行山东侧一带突降冰雹,百姓、房屋、牛羊被砸死砸伤的不计其数,当地官员瞒而不报,却有流民一路辗转来到了京畿一带,朝廷这才知晓。今日早朝上,自家王爷发了好大一通火,撤了一大票官职,又命户部、吏部的几位大人带着一群新上任的知府、县令先行一步,赈灾物资随后。

  雷明只得心里苦哈哈、面上郑重其事地随钦差们出发了。

  骑在马上颠簸时,他忽然想起,上回途经的太兴县可不就在那一带?也不知,那个鬼精鬼精的小娃儿有没有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