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零一章手中有鱼,心中不慌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4134 2022-05-22 21:07

  王德继续领着一群半大小子们打猎,打猎的范围慢慢就开始推进到了山区。

  上游的山区里,草本植被明显少了些,而且蚊子也少了。

  在他们准备的资料里,流求本地的土著们,就是从南岛飘流过来的土著,就应该居住在这样的地方。

  但是,他们在八道河的上游没有现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或许这里的山区地势不太好,不够平坦。

  也许是太多傻傻的水鹿都被打死了,剩下的开始聪明起来,难打到了。

  但是二十个半大小子们也更加聪明,更会配合了。

  在人与水鹿智力进化的比赛中,半大小子们遥遥领先。

  王德顺势教了他们一套手势,不用说话说就表明前进、后退、向左、向右之类的。

  张德培学得最快,而且还用的更好,甚至他们私下里还互相交流,弄出些王德不懂,只有他们自己之间懂的手势。

  年轻人嘛,给个机会就想弄出自己的东西,何况是一群年轻人。

  张德培在大家面前频频显示自己的手势,有些让人看了眼晕了,他还乐此不疲。

  这一些都是小事情。

  连续十多天后,王德感到放心了,这些半大小子们差不多都熟练了。

  使用防蚊罩,防蚊膏,绑紧裤腿,不喝生水,不吃不认识的野果和野蘑菇,他们都养成了习惯。

  最后,王德还命令他们学会每一次只射十五子弹,一定要保留五,以防不测。

  火绳枪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火绳有火头,击时就是百分之百成功射了,不会有死火的现象。

  最好的燧枪击的成功率才是七八成,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会在以后升级。

  他们遵守科学的展规律。

  王德还责令他们每次装火药的同时,一定要好好观察火门是否出现裂隙和变形,尽量不要举起来瞄举,最好是双手平端着,凭感觉打,因为猎物都是足够大了。

  但是,他现半大小们却都喜欢举起,通过准星瞄准来射。

  梅乐芝还解释说:“王主家,某想过,瞄准些不仅可以省下子弹和黑火/药,还可以换来好皮子。”

  好吧,真是过日子的好孩子。

  这样射击也不算错,黑火/药想使熟铁管子炸膛,也挺难,毕竟都是挑的好铁,打造时,他们还一直在监工。

  木材砍伐队完全是由大宋杂役厢兵们组成的,只要给了他们工具,如何砍伐是不用教的。

  当打猎队在上游地区不断深入时,他们不仅现了竹林,还有各种乔木林。

  所以就把砍伐队直接调过来了,不让他们急着在左岸砍伐,先快一些砍伐上游地区的木材,力争在山火可能会曼延到这里时,把有用的木材砍伐光。

  对所有人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大力向着大自然索取一切的时期。

  因为所有人要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一些,只能暂时这样做了。

  砍伐队砍下来的竹子和木材,用藤条编成竹排、木排,放到河里,让八道河河水充当运输动力。

  原先静静流淌的八道河,如今河面上开始漂浮着长长的竹排,一个大宋杂役厢兵,站在上面用一支长篙不时调整着漂流的方向。

  目前来说,他们对竹子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那些厢们对建造竹楼太清楚了,甚至还提出把竹楼与竹楼之间用竹桥连接起来的办法,一是好互相走动,二是对单个竹楼来说也有加固的作用。

  当时时空走私者们都笑了,让你们建竹楼是给自己住,你们非要整出一个度假村的样子来了。

  随便了,在雨季到来前住上就行,要不然帐篷太潮湿了,最多两年后,这里都会是大瓦房。

  王德最后只能让半大小子们自己去打猎了,他要负责把大功率的风车建起来。

  他们带了四架水车的构件,组装起来后,现非常好用,就是功率太低了。

  别说给手工加工业提供动力了,连专用来提水泡大田的用途都满足不了。

  这四架水车架在了八道河河岸上,慢慢随着八道河河水的流动而“吱扭扭”地旋转,把一竹筒、一竹筒的河水车上岸来,在水道里汇成一股不小的溪流。

  这是八道河边新的风景线。

  它们给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够了,但是用来泡大田,以及对以后的农业展来说,仍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是修建小水利,但是眼下不行的,只能暂实用荷兰式的风车。

  荷兰式的风车在他们排海造地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那么借用这个来引上河水灌溉也是适用的。

  一个如果成功的话,还可以建几个用来压榨或磨米。

  宋子强主抓的炭窑和烘干窑都出产了第一批产品。

  打开炭窑后,那个负责生产的厢大吃一惊,他口中叫道:“宋纲,奈何出炭这样多?”

  这还多?宋子强看那个厢不像是伪装的样子,便说:“才三成,怎么算多?弄好的要四成的!”

  是的,他是从网上资料上找到的炭窑结构和一些技术要领,按理说达到四成没有问题的。

  从炭窑里取出的木炭上看,有的木炭在中间裂开小孩子嘴一样的口子了,明白了。

  他对那个厢说:“下一窑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窑体的潮湿,二个是造炭材要晒制干燥以后再入窑。

  凡是出现木炭裂口的现象,都是过于潮湿了。”

  一番话让那个厢心服口服,他想,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办上几个这样的炭窑,挣些钱钞。

  他们现在还在不停地建造炭窑,什么时候宋子强喊停才能停。

  好在他们距离居住区远了些,日益增长的烟灰没有影响到这里。

  如果能从上空看,在这一块越来越大的区域上,西南方的炭窑区和木材烘干区,与东北方向,不断向着山区慢慢推进的火头,“交相生烟”。

  那些采割下来的芦苇,早都晒得干透了,一小部分用来盖竹楼的:“大鱼公!某实在想不通如何能打到!”

  “放心好了,我一定会教会你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