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贾宝玉新传

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 七步之诗(下)

贾宝玉新传 空空道人 5345 2022-04-30 13:21

  第二十二章七步之诗(下)

  在一般人看来,宁国府之事根本就没有影响到王燃的日程安排。

  大家估计的口水仗并没有打起来,《人民日报》在刊登了王燃发表的“绝不姑息家人犯法”的决心之后,《光明日报》在当天作出了回应,对王燃是否真的是刚刚知情、“透明”审理是否可行、把相关人等全部递解回金陵的真实意图是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可是《人民日报》第二天就放弃了这个话题,重新投入北进山东、为山东之役损伤的将士报仇一事中,颇有让《光明日报》一拳打了个空的感觉。

  这种情形看上去有些“鸡同鸭讲”。《光明日报》仍在坚持每天爆料,从“高利贷逼死一家四口,谁来主持正义”到“鲍二媳妇自杀的内幕”等不一而足。而《人民日报》则执着于通过对洪承畴全方位的介绍,为其树立起南明第二位汉奸的形象。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本就是战场取胜的法宝之一……”王燃制定该方略时曾如此总结:“把它移植到舆论战也同样适用……”

  王燃在制定完这一方略之后,便与《人民日报》制造的舆论相配合,摆出一付不再理会此事、一切等相关人等到了金陵再说的架式,开始专心致志地重启其苏州“催粮纳饷”、备战北伐之举。

  话说回来,双方这虽不是口水战,但也是争夺老百姓眼球之战,一个希望揪出南明内部的蛀虫,另一个则力图为老百姓找到外敌,就看老百姓更关心。

  几天下来,从两报的发行量等指标统计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显然占据了优势。除了《人民日报》所拥有的规模、发行经验、读者基础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适此关键时期,大家对“外寇”、“汉奸”的印象更深……毕竟这关系到身家性命、会不会当“亡国之奴”的重大问题。

  至于象蛀虫这样的事情,虽然更为八卦,但一方面从重要性排行的角度看,并没有“外敌”的危害那么迫在眉睫……一方面,宁国府再地坯、再恶霸,也不过是祸害了宁国一方,对整个大局无甚关键影响,而另一方面,涉及到了王燃这位“民族英雄”、“青年偶像”级别的人物,因此宁国府之事在许多人看来完全可以等到南明更稳定的时候再来处理,这也是王燃人气旺所带来的好处之一。再者说,王燃已经发布公告,要对贾珍等人公开审理,这人还没到金陵,瞎吵吵又有用。

  当然,《光明日报》也并非毫无所得,他们的不畏“强权”再次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恢复其原来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老百姓都已经看出《光明日报》的威力,正是由于《光明日报》对宁国府之事的揭露,才引起了朝廷对此事的重视。这就给许多人造成了一种印象,《光明日报》与到衙门击鼓鸣冤一样可以成为老百姓申冤的一条途径。

  《光明日报》也算是无心插柳,自暴料宁国府之事后,《光明日报》的绝大部分版面都用于接受老百姓的投诉,到有了些法制日报的意思。而黄宗曦等人对此倒也是乐此不疲……“为民请命”本就是他们追求的主要境界。

  而另一方面,《光明日报》在此次斗争中也获得了诸多经验,从这几天的运作来看,顾炎武、黄宗曦等人已经不再抗拒对《人民日报》的模仿,通过大量的借鉴,在运作上慢慢开始成熟……《光明日报》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从此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犀利的针锋相对,“白话文”在《光明日报》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应该说,清流们个个都个文章好手,发起飙来确实是非同小可。

  得亏《人民日报》的主编是林黛玉,据陈子龙等学识饱满之士私下估计,她的水平便是平常的举人、进士也不堪与之为敌,况且还有许多才情双绝的女孩们相助……要不是王燃拦着不让她在宁国府一事纠缠,林黛玉早就准备逐条对清流进行批驳了。

  不过林黛玉不批驳清流,不代表清流就会领她的情……王燃结束苏州之行后,回到金陵没几天,《光明日报》便调整了重点,不再认同“鸡同鸭讲”,向《人民日报》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说起来,王燃的这次苏州之行比起上次南巡,效率要明显高上许多。不过它虽然仅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却被后世称为“神奇之旅”……茗烟在其自传中对这一段的描述更使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在其流水账式的记录中,茗烟很无聊地写道:“苏州之行共计十天,由我全程陪同,从金陵赶往苏州的路上我们用了六天……然后我们见了苏松巡抚祈彪佳,主要是谈粮食的问题,二爷给他提出了供应十万兵马的任务……然后见了太湖张三,主要是谈军饷的问题……然后见了余生,主要是谈清军占领地的农民运动问题……然后见了东海舰队司令张煌言,主要是谈海军建设和下一步任务的问题……然后见了庄子固军长,主要是谈驻东瀛军团的任务问题……当然这些见面都是在品诗轩里进行的……然后我们便返回了金陵。”

  茗烟这段记述给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们留下了很多猜想的余地……为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燃从金陵去苏州用于六天的时间,而从苏州返回金陵却只用了一天呢?这段时间内,所经各地都只有兵部尚书的仪仗记录,而没有兵部尚书本人露面的记录呢?

  对此,茗烟在其自传中相关部分的结尾处耍了一个大牌,“有许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是二爷告诉我要‘打死也不说’,因此我不能说……大家可以猜猜……”

  对于王燃为上次南巡在苏州呆了一个多月,而此次在苏州仅呆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后世的野史都有一个共同的解释……王燃到苏州的第一站便是品诗轩,其意图不言自明,但不知原因,那位让兵部尚书当众表达其倾慕之情的董小宛董姑娘和带发修行的妙玉小师父却不在品诗轩,更不知何时回来,王燃当然就没有逗留下去的理由了……据考证,董小宛、妙玉两个女孩当时得到了错误的消息,误认为王燃还在东瀛,所以两人竟然结伴去了东瀛,与王燃正好走岔。

  话说回来,王燃苏州之行的“神奇之旅”光环是后世追封的,在当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太大重视。

  王燃此行打的旗号是催粮纳饷、准备北伐。北伐毕竟也是清流们赞同之事,因此他们也只是在《光明日报》上呼吁了几句“抵抗外敌与清除内部蛀虫并举”后便作罢……这一点让林黛玉对清流的实力表示了严重的歧视,“若是我,定要追问你一个‘逃避’之实……一个兵部尚书去催粮,没别的事情做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但是在王燃回来之后,《光明日报》的用词一下激烈了起来,其程度就差指着王燃的鼻子开骂……看看日子,正是王燃从苏州回来的第三天,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一天正是堵胤锡押解着贾珍一干人等抵达金陵之日。

  在王燃的要求下,朝廷向堵胤锡下达了递解贾珍等人至金陵接受审理的命令。既是朝廷之命,王燃又当着大家的面许诺“严查”,不论是堵胤锡还是黄得功都没有理由再扣人,除非想公然与朝廷对抗。因此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担心别人说不清楚的堵胤锡便亲自押着人赶赴金陵。

  对此《光明日报》更是进行了全面的独家追踪报道,很多老百姓的好奇心也被调动了起来,都想看看王燃如何“透明”地审理此案。

  王燃的确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正确地说,他让所有关心此事的人瞠目结舌……堵胤锡等人刚到金陵,贾珍等人固然是被关进了大牢,但堵胤锡也被国家情报厂的人请回去协助调查,罪名是怀疑其“里通外国、图谋不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家情报厂的职能中倒也包含了国家安全局的职权在内。

  一时间舆论大哗,这里的舆论指的自然是清流。朝堂之上,满腹疑问的清流们发现平常极少请假的兵部尚书竟然请了病假……昨天还见他生龙活虎地在朝堂之上大谈苏州之行的感受,今天居然就病了?

  于是清流们满腹的疑问便直接化成了满腹的怒火,当天,也就是堵胤锡被抓的第二天,《光明日报》比平常早了两个时辰上市,标题赫然,“有清官能吏之称的堵胤锡被冠以‘里通外国’之名,请拿出证据来!”

  清流们把堵胤锡称为“清官能吏”的确是有道理的。“清官”自不必说,堵胤锡不论到何处为官都留有和一身清誉。而至于“能吏”,根据王燃原本的时空记载,堵胤锡被某些历史学家称为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连著名的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等人也不能与之争锋。

  据史载,堵胤锡在战略上非常有见地,他从维系明室、共同抗清的大局出发,真心实意地联合大顺军余部,负责改编和联络忠贞营,亲自前往李自成余部劝降召安,后来又力主联合据守云南的大西军。他深知腐朽已极的明廷不要说恢复中原,就是勉撑危局也只有依靠大顺军和大西军这两支农民军。

  堵胤锡的这种作为在后世看来显然是正确的,只可惜在当时却屡屡遭到何腾蛟、瞿式耜等“正人君子”,当面指责他“滇与忠贞皆国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与此辈交结,何意?”……在民族危机极为深重的时候,这些人不仅对颠倒了敌友关系,更有栽堵胤锡“勾结国仇”之意,使得堵胤锡虽有才华却无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终于赍志以殁。

  历史总是有着令人惊奇的重合,从某种角度而言,堵胤锡命中就是避不开被人栽罪……原本的时空中他是被人冠上“勾结国仇”,而在王燃到来之后,他又成了“里通外敌”。

  “看来这堵胤锡还真是一个人才……”告病在家的王燃精气神十足地躺在椅子上将《光明日报》与自己的《岁月宝鉴》对比着翻看……这两份材料对堵胤锡的事情都有所记录。

  “是个人才你还把人给抓起来,还这不许探监,那不许送饭的……天牢的死囚也不会这样……”昭仁公主坐在王燃身边,轻点着王燃的额头:“瞧瞧,人家问你要证据呢……”

  “证据?那还不容易?!现在都不用燕山,茗烟就能办妥……你想办他罪吧……投敌、叛国还是贪赃枉法?”王燃笑着说道:“说实话,当年的秦桧确实高明,一个‘莫须有’就废了国之栋梁……陷害忠良也不是人人都能行的……”

  “怎么,你还真的要拿他当牺牲品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昭仁公主虽知道王燃是在说笑,可还是禁不住问道。

  “牺牲品?”王燃淡淡地笑了笑:“想当牺牲品也得够份量,他一个人恐怕还不能胜任……”

  王燃第二天便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话,《人民日报》头版大大的标题非常醒目,“初审堵胤锡获得进展,黄得功被怀疑卷入‘里通外敌’案中”。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