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贾宝玉新传

章节目录 第七章 交换公主(一)

贾宝玉新传 空空道人 2778 2022-04-30 13:21

  第七章交换公主(一)

  阎应元对于朝鲜求亲之事的话显然有开玩笑的意思在内。说起来,李溰之所以在“反清复明”、“进献公主”之外提出娶南明公主,更多地只是希望能籍此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关系,并没有以此作为“交换”条件的打算。

  应当说,李溰为此已经做了很大的铺垫……其正妻在朝鲜密使出发之前已然被废……朝鲜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明廷同意下嫁公主,朝鲜“国母”一位就是她的,绝对的地位尊崇。

  朝鲜此举显然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众所周知,明廷的正牌公主除长平之外就数到了昭仁,而不论是长平公主还是昭仁公主,从亲缘关系上都是南明现任皇帝的晚辈。尽管从年龄上李溰和弘光两人相差无已,但朝鲜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姻亲关系表明自己对大明的赤诚。

  长平公主由于身体与婚约的关系,无法担当此任。昭仁公主虽然曾经担负过与满清多尔衮“和亲”的对象,但此事并未成功,双方之间亦无婚约之说。而当初昭仁公主的册立本就为了“和亲”,因而朝鲜此番求亲的对象便是昭仁公主。

  “依下官看来,高丽人此番求亲更兼有向大人示好、求饶之意……”堵胤锡捋了捋胡子说道。

  堵胤锡说得相当有道理……谁不知道昭仁公主的背后乃是现在手掌权彪、赫赫威名的贾宝玉?!

  “说的也是,”阎应元附合地笑道:“这群高丽棒子知道上次惹了我们,害怕我们报复,这才想了这招出来……这些棒子倒也不傻……只不过听说那李溰已近四十,做我们大人的妹婿是不是老了点?”

  说起来,“棒子”并不是“棒棰”。通过这段时间,朝鲜李朝对天下局势的变化自然已有所耳闻。有了政治利益的驱动,年纪自然不是问题。朝鲜外交传统一贯以追求实利为标准,对他们有利,别说当妹婿,就是当女婿也没什么问题……就是在原本历史发展轨迹中,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已任的朝鲜李朝也从来没有违反过对清朝的藩属朝贡制度。

  只可惜不管是当妹婿还是当女婿,李溰这记马屁都是拍到了马蹄子上……贾宝玉和昭仁公主是亲兄妹,可王燃和昭仁公主却不是!王燃对昭仁公主的感情早已升华到了更高也更“庸俗”的层次。

  不过话说回来,王燃与昭仁公主之间是儿女私情,纯以国家利益而言,李溰的提议确实相当有诱惑力。

  朝鲜的军事力量虽然还敌不过关外满清……若他们自己能行,早就趁乱动手了。历史上,朝鲜一直想着跨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只是天不佑它,阴谋屡屡被挫败……但不管怎么说,随着满清实力的极剧下降,朝鲜也有了一战之力,有他们相助,明廷只需动用极少部兵马就可以将关外满清搅得一团乱。

  这样一来,明廷就有足够的余力先一步安定关内的局势……龟缩湖北的左梦庚、进驻山西的吴应熊、盘踞四川的张献忠,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割踞势力,都可以迅速得到平定。俗语说,攘外必先安内,关内局势稳定后再用大军于关外,绝对是水到渠成。

  而且,这也算是变相地惩罚了朝鲜……送出一位公主,便可以直接落实明、朝之间的合作,只要明廷搞些花活儿,朝鲜就是想不跟关外满清耗都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明廷足可收坐渔翁之利。

  高丽人当然也想得到这一点,可他们现在却是别无选择……眼见着强大的满清短短一年的时间便被赶出了关外、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而自己又犯下了滔天大罪。傻子也能想明白,只要明廷收拾完了关外满清,顺手就可能把自己给料理了。而让高丽上下更担心的是,很可能明廷在料理满清之前就先出手灭了自己,以剪掉满清的羽翼。因此,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当成第一波的炮灰,朝鲜也只能认了……毕竟那样还可以等到第二个春天。

  高丽人能想到的,南京那些高官大员自然也能想得到。说起来,除了昭仁公主、唐王、茗烟三个人知道王燃的身份外,满朝文武均不知情。面对高丽反清复明所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大家自然是踊跃赞同。朝内的各派难得地取得了一致意见。

  朝鲜为使自己能获得最好的利益,于此番秘密朝拜下足了功夫。李溰派来的密使不仅带来了成车的好话,更准备了成车的珠宝,成车的美女,从上到下,几乎南京的所有大员都人手一份。一时间,替朝鲜开脱、为朝鲜说好话、要求接受朝鲜和亲请求的奏折络绎不绝。除去众所公知的军事效益外、更罗列了诸多政治效益,什么“方显我大国泱泱气度……”、“重现万邦来朝之盛状……”等等不一而足。

  以黄宗曦、顾炎武为首的清流虽然拒绝了朝鲜的礼物,但出于朝廷利益,同样明确表达了对与朝鲜结盟的支持。

  便是唐王,虽然知道王燃假宝玉的身份,但由于不了解王燃与昭仁公主的关系进展,对双方的“和亲”亦持赞同态度。

  当然,尽管朝鲜求得是南明公主,但毕竟事关贾府。南京虽然意见一致,但依然要征得王燃的同意,这也是南京派人连夜知会王燃的原因……此时的贾府与当年的贾政时期已是大不一样,当年皇家想点谁去和亲,谁就得去。但现在,首先要得到王燃的应允才行。

  话说回来,所有的人对此事都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此事明显是个双赢的局面,于国家、于贾家更是大有裨益,身主国家的兵部尚书、贾家的家主怎可能不同意?!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