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贾宝玉新传

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美女身价(下)

贾宝玉新传 空空道人 6931 2022-04-30 13:21

  第十三章美女身价(下)

  对于雍穆格格的“诘难”,王燃并不想争辩。说到底,年轻的雍穆格格也是被清廷列入的“愚民”之一……女孩接受的思想灌输自然是满清的“救世主”与“强者”形象。

  “愚民”是历代统治者惯用而且必用的招数,清朝将之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要“愚”原大明之民,让他们理解自己入主中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抵抗,还要“愚”满清民众,同样要让自己的民众充分认识到“师出有名”,才能进一步激发已方的热情。

  不过王燃不想说话,不代表没人想说。

  雍穆格格话音刚落,来向王燃汇报工作、顺便陪同王燃与长平公主一同前来的堵胤锡便跳了出来:“‘应明廷所请’,一派胡言!”

  认真说来,清廷极力鼓吹的“应明廷所请,出义兵入关平贼”之语确实是破绽百出。在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以后,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汉奸吴三桂确实曾以大明的名义请求过清军入关协同对付李自成及其手下的农民军,当时吴三桂还许诺说要“裂土以酬”。当然,吴三桂的本意并非真是为了“反顺复明”,李自成刚定鼎北京,这位掌握着大明最精锐部众的山海关统领便早早递上了降表,表示愿意为新政权继续效力,只是后来因为家人被杀、爱妾被掳,才演出了一幕“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重新抗起了反顺的大旗。

  且不说吴三桂只是一名地方大员,并不能代表明廷,得到公认的南京朱由崧政权虽然有“联虏平寇”的想法但当时却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应明廷所请”本就站不住脚。就算是真的是应明廷所请,也不应该在平寇之后,顺带连委托人一块平了吧。

  事实上,远在此次“应明廷所请”之前,自满清第一代统治者努尔哈赤起,满清都曾出过“义兵”入关,而且是不请自来,直接“义不容辞”地主动替明廷“平”了许多地方……清军所过之处,一切皆“平”。

  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或是多尔衮,他们与中原用兵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这个原则并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为这句话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不谈在这个时空已经发生过的“扬州十日”,也不谈在这个时空尚未发生的“嘉定三屠”,单只清军尚未正式入关前,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便足以说明其“义兵”之实。

  至于清廷所说“顺应民意,取明而代之”更是无稽之谈。虽说在王燃原本的时空,汉、满已同属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亲如兄弟……这也是王燃在心里并不愿涉连普通满人的最重要原因……但在当时,明朝之人对此却有着相当明确的区分,顾炎武就曾将李自成取代明廷称为“亡国”,而将满清入主中原称为“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燃虽不甚明了,但他明白一点,一个先进的民族被一个落后的民族征服,对那个落后的民族而言意味着进步与繁荣,而对那个先进的民族来说则意味着全面的倒退,而这是王燃绝不愿看到的。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在堵胤锡的旁征博引下,雍穆格格在原来话题上站不住脚,不觉羞恼道:“凭只许你们汉人当皇帝?!我们满人就只能替你们当牛做马?”

  “有德?”堵胤锡忽略了女孩后面的话,嗤之以鼻道:“你们也配谈德?!”

  如果单从明末这个时空来看,王燃完全同意堵胤锡论断,满清的统治绝对与“德”无关。

  虽说做为一个汉族人,王燃当然希望自己的民族做“老大”,但这并不是王燃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地“反清复明”运动中的原因。除了不想让中国失去那本该属于自己的光荣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现在这个时空正是最残酷的战乱年代,王燃不愿意看着这么多的老百姓经历这种“被征服”的苦难岁月。

  在王燃原本的时空,有不少“名家”曾极力鼓吹中国“被殖民”的必要性,并拿出香港、澳门等地作为例证,更有人发出“如果中国当年被日本征服……”的畅想,言下之意,八年抗战根本就是多余。对这种论断,王燃除了鄙视还是鄙视……且不论结局是否真的会象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单是那种“被征服”的过程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说这种话的人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话说回这个时空,“苦难”二字对现在清廷统治下的汉民绝不为过。“剃头令”、“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无不将清军占领区的老百姓迫入水深火热之中。

  “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强行剥夺了汉民族几千年一直传承下来的民族尊严……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说实话,汉族人士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人士当然也可以君临天下,这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但是多尔衮等满洲贵族却在入关不久便悍然公布了“剃头令”,说

  “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多尔衮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而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即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则等于彻底将汉人掠夺一空,并剥夺他们的自由。自满清入主北京城起,汉人便沦为了满人的奴隶。

  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了自身私利和解决移都北京后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入关定居的生计,发布了圈地令,不分有主无主大量侵占畿辅地区汉族居民的产业。同时颁布的投充法,又将耕种田地的汉民变成了旗下的奴仆,专为旗主劳作。所谓自愿投充很快就变得面目全非,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满洲威逼投充”,或“耕种满洲田地之处庄头及奴仆人等将各州县村庄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迫胁”,致使大量农民成为了农奴。这不仅在生产关系上较之汉族居住区早已盛行的封建租佃制是一种倒退,由劳动者变成了农奴,而且使这些汉民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按清廷的规定,连农奴娶媳妇都得先让旗主先享用三天,其它的权利可想而知!

  清廷的政策无疑激起了强烈的反抗。如“剃发令”一下,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辙,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满洲贵族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手段强迫汉族百姓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记述在史籍中多如牛毛,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许多地方的抗清斗争不始于清廷接管之时,而起于剃发令颁布之日。江阴人民壮烈的据城抗清就是在清朝委派的知县宣布剃发之后,相率“拜且哭曰:头可断,发不可剃”的情况下爆发的。

  清廷对此类反抗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以暴制暴”,逮住了就杀,杀一个不行就杀一家,杀一家不行就杀一村,最后就是直接屠城。多尔衮对此的解释是:“君,父也;民,子也。父残其子,情理之所必无。况诛戮所以惩有罪,岂有无故杀人之理?自元年以来洗民谣言无时不有……无故而屠戮者为谁?民肯从此回想,疑心必然冰释。”……别管我说的话有理没理,你不听就是你不对,你不对我杀你还不应该?

  “我不信,”雍穆格格激动的表情说明她确实是不信堵胤锡所说的话,女孩看了看不说话的布木布泰,看了看依然淡淡地王燃,看了看有些惶惑的长平公主,最终冲着一脸义愤的堵胤锡喊道:“如果真是这样,为还会有那么的汉人想到我们大清来做官?……他们都是你们汉人中最有才华的人……”

  女孩这句话一下让堵胤锡无言可对。宁完我、范文臣、洪承畴、吴三桂,确实个个才华出众……若没有这些汉奸,单凭满清八旗,别说南下,根本连京城的边儿都摸不着。而依据王燃原本时空的历史记载,扬州、嘉定、江阴、广州……各地的惨案又有哪个少了汉官的身影?便是后来康熙祭明陵、公告天下的做法也是出于一位汉人的教导,否则,反清复明的声音哪会这么轻松地就此泯灭下去,更妄谈收拢天下之心了。

  说到底,“汉奸”这两个字永远让我们民族蒙羞。

  “这帮人有才华?不过人渣而已……他们若是真有才华,又岂会犯下这般遗臭万年之事?!”一旁的王燃微笑着接过堵胤锡手中的接力棒:“他们若是真有才华,你们又怎会落到我的手里?”

  “你想怎样?”雍穆格格脸上突然有些慌张,显然是想起了堵胤锡描述了清军凌虐汉人妇孺一事,再看看站在王燃身侧、目露凶光的护卫,女孩自然感到了一阵紧张。

  “别担心,在你们那位豫亲王多铎没有拒绝交易之前,你们还是安全的……”王燃半真半假地说道:“但如果你那位多铎叔叔认为你不值两百匹军马……”

  “你才不值两百匹马呢……”雍穆格格叫了起来,不待布木布泰阻止,从门外急匆匆跑进来一个人打断了她的话。

  来人正是燕山,众人只见他与王燃耳语了几句,然后递给王燃一封信。而王燃在打开信稍事浏览了一遍后,本来只是微笑的面庞上更多了几分笑意,抬起头看了看一脸狐疑的雍穆格格,王燃笑着说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王燃顿了顿:“好消息是,多铎已经同意与我进行交易,你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很快就可以重获自由……”

  对面满清的阵营中立刻传了一阵低沉的喧嚣,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喜色……没有人会喜欢这种阶下囚的生活。

  王燃并没有骗他们。

  事实上,在多铎驻兵后,王燃就已经按约送去了第一批交易品。虽然多铎停止前进并不一定是为了与王燃作交易,但王燃却不管这一套,按自己的理解强行把多铎的动作划到“交易”这上面来。考虑到清军已经在德州停留了两天的事实,王燃立刻表现出了诚信的一面,在多铎驻留德州的第二天,便派人将多铎的大老婆送了回去……按照王燃列出的价目表,多铎的大老婆与“停止前进两天”显然是等价交换关系。

  同时,王燃还命令把那位标价三千两黄金的皇太后也一并送了去……说是客户讲“信誉”,商家也要有所表示……摆出了一付先交货再付款的架式。

  当然王燃这么做还是有些阴谋的意思在内。严格说来,这位皇太后与多尔衮和豪格都不是一路,她是典型的保皇派,与布木布泰一样都是尽心在辅佐顺治小皇帝。而多尔衮和豪格则都有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三方的势力混在一块,让清军的大营想不乱都不行。

  对清军而言,平时没有外来的压力,再加上多尔衮在朝堂之上的一枝独秀,满清内部的矛盾并不明显,就是有矛盾也被多尔衮的铁腕压了下去。但现在情况显然不同,压力当前,多尔衮又不在,多铎一个人确实压不住阵脚。

  目前在清营,在是否同意买赎方面,皇太后与多铎站在了一路,虽然豪格并不情愿,但却拗不过另外两位的合手,大家初步形成的意见便是同意王燃提出的“交易”。当然交易内容与王燃开头递过去自然是大相径庭。王燃用于交易的都是些无关大局的人物,而清军目前急需的却是核心。在这方面,皇太后与豪格保持了一致,都提出要首先换回顺治小皇帝,而多铎要的却是以多尔衮。

  双方各执一词,一个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有明君就不缺良臣,一个说军不可一日无帅、有统帅自然可以解救出主君。最终递到王燃手中的便是双方的妥协结果,顺治小皇帝与多尔衮同时列于第一排,提出的赎买价格也一样。

  应该说,从金银珠宝的价值来看,多铎等人提出的赎买价格还是比较优惠的。不过王燃对这方面倒是不在意,只要多铎等人同意交易,就已经等于把一只脚伸进了圈套……不管这桩交易能不能做成,只要大家开始谈,主动权就再次被王燃掌握在了手里……别看北伐军的总兵力依然维持在二十万,但目前的局势对北京并不利,南有南面多铎的四十万大军堵在了德州,北伐军在“势”上明显的处于孤军深入状态,时间对王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况且,只要多铎有了交易的意思,王燃就能再推着这个“买赎”计划往前走一步。

  因此这个好消息是双方面的,不论是对王燃还是对这些阶下囚都应该算是好消息。

  “那坏消息是?”对面的雍穆格格性急地问道。

  “坏消息嘛,”王燃笑着扬了扬手中的信:“在多铎同意交易的名单里没有你的名字……”

  “这是意思?”女孩的脸变得有些俏白。

  “它的意思是说,我用你换不来我想要的两百匹马……”王燃看着这个没有任何“阶下囚”觉悟的女孩说道:“我想,你恐怕不能再呆在这里了……”

  “贾大人,小女孩不懂事,您不必与她一般见识……”毕竟是母女连心,布木布泰的脸上也透出了一丝着急,在这种情况下,把女孩带走能有好事?

  “布木布泰夫人,你就不用为别人担心了……对于你,我同样会要换一些东西,如果多铎不答应,你同样也不能再住在这里……”王燃轻笑着,只是他的笑容在雍穆格格等人看来是那么的邪恶。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