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侯府小哑女

第717章 反目(二更)

侯府小哑女 我吃元宝 8288 2022-05-14 20:15

  太后和皇帝再一次反目,又一次不欢而散。

  原因嘛……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消息瞒不住,当天还没过完,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母子不欢而散的事实。

  陶太后人老了,想念三个孙儿,希望皇帝开恩,让他们回建州。

  皇帝肯定不答应。

  那是隐患啊!

  现在看似没事,可是人会老,人会死。

  等他老了,三位郡王一个个成年,年富力强。

  届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说不好。

  说到底,德宗太宁帝将皇位传给兄弟萧成文,这是一步十分冒险的棋。

  皇帝萧成文坐稳了皇位,不等于他老了他死了后,皇位一定会落在他的儿子手里面。

  在朝臣的心目中,三位郡王,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反正,这就是一笔烂账。

  本来简单皇位继承,父子传承,弄成现在这个模样,就是给未来埋下了隐患。

  好几年,没有动静的三位郡王以及朝臣,突然之间,似乎全都冒了出来。

  要说这里面没有鬼名堂,鬼都不相信。

  但是……

  有鬼名堂又如何?

  站在很多人的立场上,只要三位郡王回来,他们有浑水摸鱼的机会就行。

  旁的事情,不用去关心。

  比如仲家!

  比如另外两位郡王的母族。

  比如某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朝臣。

  比如某些不得志,想趁此机会搅风搅雨出人头地的野心家。

  不怕朝廷纷乱,就怕朝廷太平。

  太太平平的朝廷,可没有野心家们发挥的余地。

  而且……

  暗地里,有不少人心里头其实都反对萧成文做皇帝。

  他们恪守正统,坚持父子传承。

  兄弟传承,就是乱了规矩,乱了千百年的正统,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必须拨乱反正!

  必须让皇位传承回到正轨上。

  什么是正轨?

  迎接三位郡王回建州城,暗中图谋。

  等到皇帝萧成文百年后,扶持三位郡王其中一个登上皇位。

  最有资格登上皇位的人,自然是嫡长子布山郡王。

  其他人的继承权都要靠后。

  ……

  朝堂吵闹,太后和皇帝反目,原本蛰伏的人,纷纷按耐不住。

  是时候冒出头,促成这件事。

  先是上本,陈述利弊。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皇帝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皇帝继承了先帝的皇位,就有责任照顾三位郡王。

  最好的照顾,就是将三位郡王接回建州。

  次一点的照顾,就是给三位郡王换一个封地,换到富庶之地做郡王。

  一箩筐一箩筐的奏本,都抬入宫里。

  很多平日里不轻易表态的老臣,纷纷上本请皇帝开恩,召回三位郡王。

  这些人发出的声音,成了大多数。

  坚定地站在皇帝萧成文这边,反对召回三位郡王的人,竟然成了少数人。

  岂有此理!

  皇帝萧成文直接踢翻了装着奏本的箩筐。

  “陛下息怒!陛下千万保重身体啊!”

  费公公很担心,担心皇帝犯病。

  皇帝萧成文压抑着怒火,连连冷笑。

  “数年时间,朕殚精竭虑,一日不敢懈怠。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本以为人心归顺,朝堂内外不敢说拧成一股绳,但大是大非上面必定是和朕一条阵线。

  万万没想到啊,朕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某些人的顽固和野心。这群人分明就是唯恐天下不乱,成心和朕对着干。

  说什么正统,什么规矩,什么恩义,都是借口!

  一群沽名钓誉之辈,竟然敢拿恩义挟持朕,真当朕不敢杀人吗?要说恩义,也是先帝才有资格提恩义。那群臣子,有什么资格同朕提恩义!”

  砰!

  又是一脚,直接踢翻了小杌凳!

  “陛下息怒!身体要紧。”

  “放心,朕不生气。这次的事情,让朕看清楚了朝堂内外所有人心,真是令朕失望。对了,仲家可有上本?”

  费公公三下两下,在成堆的奏本里面翻出了仲家的奏本。

  “陛下,仲家的奏本在此。”

  皇帝萧成文翻开奏本,本来面带讥笑,谁知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仲家那边,是有高人指点吗?”

  其实,仲家的奏本并没有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相反,显得忠心耿耿。

  洋洋洒洒一句话,就一个意思,全凭皇帝做主。

  布山郡王的命运,是先帝安排的,这事皇帝萧成文没责任。

  皇帝萧成文召回布山郡王,是恩义。

  不召回布山郡王,则是大义!

  为了皇权稳固,为了朝廷,为了大魏江山,无论他如何抉择,仲家都没意见。

  只恳请留下布山郡王一条命。

  “这……”

  看了内容的费公公,也惊呆了。

  “仲家竟然如此深明大义?”

  不能吧!

  成阳公主那个暴脾气,那个宠闺女宠上天的女人,能甘心闺女和外孙一直在封地苦熬?

  皇帝萧成文哈哈一笑,“不出意外,仲家肯定有高人指点。或许就是仲书豪!”

  “陛下的意思是?”

  “仲书豪肯定不希望布山郡王回建州,因为会影响到他的仕途,被人怀疑立场。一着不慎,说不定会牵连整个仲家。成阳公主听不得劝,唯独仲书豪能说服她。”

  “陛下是打算重用仲书豪吗?”

  “先看看,不着急!”

  他希望是仲书豪说服了成阳公主,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是其他人,仲家的立场……

  他讥讽一笑,心情起伏不定。

  陶太后的态度,影响了很多很多人。

  已经有朝臣用孝道绑架他,斥责他。

  满足陶太后的心愿,不管难处多大,身为一个孝子都必须去做。

  皇帝不做,甚至和陶太后反目,就是不孝子。

  一个不孝子做皇帝,遭天下人诟病啊!

  区区名声,皇帝萧成文不在乎。

  他从不被名声所累。

  但是……

  他不得不在乎,名声对战事的影响,对大局的影响。

  朝廷动荡,要说前线将士没半点想法,主将没点小心思,肯定不实。

  主将有了小心思,会不会影响前线排兵布阵,会不会影响既定的战争计划,这就难说了。

  ……

  崔植崔大人的确有了些小心思。

  他也发愁啊!

  战事关键的时候,朝堂为了先帝的三个儿子吵吵闹闹,简直荒唐。

  “这个时候挑起纷争,分明是用心不良。”

  “燕云歌的手伸得够长的,竟然能伸到朝堂,挑起那么多人同皇帝作对。”

  崔望啧啧称奇,对燕云歌又多了几分好奇。

  他真想亲眼见见这个女人,到底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崔植崔大人微蹙眉头,“粮草比原定时间晚了三日才送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崔望当即说道:“朝廷这场纷争,已经影响到户部兵部,影响到战事推进。这才刚开始,粮草就迟了三天。如果后面情况愈演愈烈,粮草迟到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

  迟到几天还能忍,万一迟到十天半月一个月,可就麻烦了。届时这个仗不用打,我们只能选择龟缩不前,或是灰溜溜退兵。

  之前真是小看了燕云歌,没想到她竟然敢利用先帝遗诏,利用三位郡王,动摇陛下的威望和权柄。好毒辣的手段。”

  崔植崔大人面目冷清,“没什么想不到的,为了赢,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换做老夫处在她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说不定手段比她更毒辣,直接派人刺杀三位郡王。

  而且,就算你提前预判到她会利用先帝遗诏,利用三位郡王搞事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阻止她。

  朝堂内外,各大世家,本就不是一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外加陶太后一心一意惦记着三位郡王,这就意味着就算没有燕云歌,这场乱子迟早也会爆发出来。燕云歌只不过提前引发了这场争端。”

  崔望蹙眉,“难道燕云歌不会派人刺杀三位郡王?”

  “这是杀手锏,不会轻易动用。要用这个杀手锏,就要有必胜的把握。”

  崔望又问道:“父亲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是按照原计划出兵,还是暂缓一缓?”

  崔植反问:“你意下如何?”

  崔望郑重说道:“儿子认为,应该按照原计划出兵。只要我们稳住了战局,陛下才能腾出手对付那群唯恐不乱的人。我们这边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只会助长某些人的狼子野心,也会给燕云歌更多的筹码。届时,这仗可不好打。”

  “你的想法和老夫不谋而合。那就按照原计划出兵,争取早日攻入三郡。”

  “诺!”

  ……

  南魏朝廷乱子很大。

  为了先帝三子,是不是该召回建州,朝堂内外剑拔弩张,双方你争我斗,俨然是一副你死我活的局面。

  甚至市井小民都在议论此事。

  大家讲恩义,讲孝道,唯独不讲皇权稳固,不讲大魏江山稳固,不讲两头战事……

  这就让皇帝萧成文十分被动。

  当初德宗太宁帝狠心打发三子去偏远封地,其用心,同今日皇帝萧成文坚持不肯召回三位郡王的用心,是一样一样的。

  都是为了大魏江山稳固,为了皇权稳固。

  不希望皇权继承起任何纷争,造成不必要的内耗,便宜了各路反贼。

  这是大义!

  为了大义,小小恩情又算得了什么。

  孝道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

  大部分人都不肯站在大义这边。

  他们只想逼迫皇帝妥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