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最强驸马爷

正文 第311章 李二乾坤独断

大唐最强驸马爷 泠雨 6524 2022-05-14 18:23

  敲打一番,李二拿出杜荷上奏折、附件,递给重臣看看,让重臣多提意见。

  看完奏折、附件,大家心中算完全明白了。

  不过呢?

  对于杜荷提出的什么高度自治一事持质疑态度。

  只是刚才闹个乌龙,不好再说什么,心中却鄙视、不甘。

  “说说吧,把你们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不要顾虑重重,不论正确否,朕不会介意。”

  李二道。

  十多名重臣在心中纷纷吐槽。

  说得比唱得好听。

  刚刚敲打,现在又来这一套。

  骗鬼去吧!

  “陛下,微臣觉得杜荷这个办法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会留下后患,到时候如何办?”

  孔颖达道。

  哦!

  “冲远,说说,到底有什么后患?”

  李二问道。

  “陛下,赐封新罗女王为新罗王,这个微臣没什么意见。但是,新罗那个地方,

  实行什么高度自治,微臣持怀疑态度。帝国要支持大儒去那地方传授知识,

  中原官员到那地方任职,最关键是,那地方有独立制定政策的权利,

  还有罢免官员的权利,权利太重。一旦实施,新罗那个地方慢慢会发展起来,

  到时候,新罗不听帝国安排,不是要成独立王国了。”

  孔颖达道。

  “陛下,微臣不认为孔大人之言有理。杜荷附件中提到,那是文化入侵,

  能同化新罗国的土著。数十年后,新罗国境内,谁还会说当地土著语。

  另外,新罗那地方实施高度自治,有何不可。帝国获得了国家主权,

  再怎么自治,不都在帝国管辖内吗?至于孔大人的担心,完全没必要,

  实属多此一举。整个新罗不会再有军队,只有少量刑部官员,能翻起什么浪花。”

  房玄龄道。

  “陛下,微臣不同意房大人之言。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不能麻痹大意。

  一旦出事,后悔莫及。历朝历代,乱子出自封地上。人心是不能满足的。”

  魏征道。

  魏征这个直男,话有点刺耳。

  另一种说法就是,李二封了那么多的王爷,他们真不会得陇望蜀吗?

  打击面太大。

  也只有魏征敢说,其他人谁也不会说出口。

  李二此时在思考,杜荷曾经建议过,收回各地封地,全部叫到长安来,好监视。

  只能赐封虚的爵位,不能实封。

  看来这个事,杜荷说的是正确的,起码不会让动机不良的人乱来。一切均在监视中。

  这个事,得加快时间解决。

  不能再拖了。

  “辅机,有什么要说的?”

  李二道。

  “陛下,微臣觉得杜荷那个办法没什么不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动一兵一卒,让新罗低头,合并到帝国旗下。这是上等伐谋的典型代表。

  至于那些担心,根本没必要。象房大人说的,新罗没有军队,只有刑部几个官员。

  再说了,半岛上那地方帝国不可能不驻扎军队,有军队监视、震慑,

  帝国没什么好担心的。反而,帝国一旦出征东洋,半岛会成为前进基地。”

  长孙无忌道。

  “好!说得好!既然如此,咱们一条条的确定。首先确定一下,新罗王封什么爵位?”

  李二道。

  十多名重臣纷纷点头,举起手来。

  呵呵!

  “不过呢?朕在这里有不同的意见,朕准备赐封金德曼为新罗王,但是,

  并非是实封,采取杜荷爵位方式,实行虚封,不实封。那样一来,不论新罗那地方发展到什么程度,

  均不会对帝国构成威胁。高度自治不留下后患。”

  李二道。

  一下子,十多名重臣惊讶万分。

  做梦没想过,李二决心那么大。

  看来,李二要取消实封的爵位,全部变成虚封。

  这样一来,涉及到的人太多了。

  不仅御书房中的重臣涉及,还有诸多的大臣,李二的皇亲国戚全在内。

  “陛下,三思呀!搞不好会引起国家混乱。帝国好不容易平定下来,不要再折腾了。”

  魏征马上进言道。

  呵呵!

  “玄成,朕给以虚封,有何不可呢?”

  李二装逼道。

  其实,在杜荷奏折中,还有一个条陈,只是李二并未让重臣看。

  杜荷在条陈中建议,对金德曼给予虚封,包括丞相等人的爵位,同样是虚封。

  并给李二出主义,趁此机会,一举取消那些个王、公、侯、子爵位等。

  告诉李二,帝国核心区域不能再有实封,有意见的王爷、公爷、侯爷想要实封。

  可以呀!

  封地在核心区域外,自己去征伐吧!

  魏征被李二狠狠怼上去,一下子哑口无言。

  说啥呀!

  人家李二只是对新罗王进行虚封,并未取消已封的那些实封爵位。

  虽然大家心中全明白,取消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李二不承认呀!

  “好了,大家说一下,那个新罗地区,是否允许自己修订律法、方针政策、乡规民约等。”

  李二道。

  “陛下,微臣觉得,我们帝国必须要制定一部宪法。以后只要是帝国管辖区内,

  不论是否是自治,必须在宪法内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能超出宪法范畴。”

  房玄龄道。

  李二点点头。

  唉!

  李二又想起杜荷的建议,忍不住长长叹口气。

  杜荷那些建议,如同连环套似的,一环接一环。一旦打开一环,马上又面临第二环。

  “好了,既然同意,那么,冲远要组织一些大儒到半岛上传授儒学。

  玄龄要尽快考核官员,到半岛上去报到,希望选拔出来的官员,不要让朕失望。”

  李二道。

  “遵旨!”

  房玄龄、孔颖达二人站出来领旨意。

  李二走了。

  心情舒畅的离开了御书房。

  不过呢?

  李二在想,杜荷要回来,是否应该与公主成婚了。

  杜荷太年青,必须牢牢抓住。

  丫的!

  那小子太优秀,一旦错过,肯定会后悔莫及。

  先到皇宫与皇后商量下。

  “见过陛下!”

  长孙皇后道。

  “好了,观音婢,不要客气。长乐、城阳二个丫头没来吗?”

  李二道。

  “陛下,长乐与城阳二人又去杜荷府上了,估计吃过晚饭才会回来。”

  长孙皇后道。

  啥!

  又跑出去了?

  “女生外相呀!亏得朕那么喜欢她们,还未嫁,就老往外面乱跑,成何体统。”

  李二生气道。

  嘻嘻!

  “陛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别介意那么多。”

  长孙皇后道。

  “观音婢,杜荷快要回来了,长乐与那小子的事,应该好好考虑下,尽快办了。”

  李二道。

  “遵旨!”

  长孙无垢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