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最强驸马爷

正文 第543章 帝国开始吃战争红利

大唐最强驸马爷 泠雨 6285 2022-05-14 18:23

  (抱歉!这几天卡文了。)

  番禺。

  产业园区外围一带,一家名叫云裳制衣公司。

  云裳公司这段时间生意非常好,老板却皱起眉头、犹豫不决。

  老板叫卢云裳,毕业于幽州产业园区技术学校,是第二批入技校的学员。

  这是一个头脑聪明,很有想法的女孩。

  技校毕业后,在幽州产业园区内的服装公司上班,成为公司有名的服装设计师。

  合同期满,她没有继续在园区内上班,跑到了番禺来寻找机会。

  那时,番禺产业园区刚刚修建,岭南一带需要大量的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多年工作积蓄下来的钱,全部投资到云裳公司。

  工厂修建好后,拿工厂房子、土地抵押给商业银行,贷款数十万贯钱。

  在番禺园区内采购缝纫机,招大量女工,创办了一个自己的品牌。

  几年下来,生意不错,不仅还了贷款,还赚到了不少钱。

  云裳牌衣服是一种中低端服装,不仅在帝国内有一定销路,在外销方面很受欢迎。

  卢云裳在幽州产业园区工作,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要想让产品好销售,必须结合当地人的爱好、习俗、颜色等。

  为此,她设计了几款受西亚、欧洲人喜欢的款式。

  几年前,杜荷带商队出发,向云裳公司采购了一大批产品,不仅在西亚畅销,在克牛岛也很好销。

  八个月前,她从电台、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欧洲混战暴发了,成品军服市场会扩大。

  这个女孩马上闻到商机,向番禺产业园区又订购了一批缝纫机,新组建一个军服车间。

  几个月下来,不仅投资收回,还大大赚了一笔。

  所以讲,上帝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

  生意那么好,老板皱什么眉头呢?

  纠结呀!

  最近电台、报纸上,官方给百姓讲,欧洲、西亚战争要打一段时间,帝国百姓要抓住机会。

  军服订单天天暴涨,云裳公司有二个生产车间,一个专门生产云裳牌衣服。

  一个生产军服。

  现在生产军服的车间二班倒,已经是最大生产能力,却依然供不应求。

  卢云裳心中又想打工厂抵押给银行,再贷款,购买设备,再开一个车间。

  又担心新车间开好后,欧洲战争结束,那可亏大了。

  卢云裳走进二车间,看到车间主任牛莉。

  “牛莉,还能增加产量吗?”

  卢云裳道。

  “老板,我们二车间已经二班倒了,这段时间又招收了些新员工,技术不很过关,暂时不会提升产量。”

  牛莉道。

  “牛莉,能不能与员工商量下,多加班二个小时,加班时薪水增加二倍。”

  卢云裳道。

  “老板,这坚决不行。劳工法中规定,一天最多只能上班8个小时,不能胡乱加班,

  一旦被人举报,面临巨额罚款。”

  牛莉道。

  帝国法律越来越健全、越来越细化,执法部门全按规矩办。

  “牛莉,继续加大招工?”

  卢云裳道。

  “老板,你要实行三班倒?招工很困难,薪水开不到位没人来,现在到处缺员工。”

  牛莉道。

  欧洲战争打起来,让帝国各行各业扩大再生产,拼命增加产量。

  谁不希望多吃点战争红利。

  整个唐帝国,到处紧缺员工。

  “牛莉,告诉人事部尽量多招员工,薪水多开点。另外注意培训新员工。”

  卢云裳道。

  “好吧!”

  “牛莉,你说我把工厂再压给银行,从银行贷款出来,再建一个车间如何?”

  卢云裳道。

  啊!

  “老板,你玩真的!不怕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到时还不上贷款,可就什么也没了?”

  牛莉道。

  “我也想过了,衙门官宣,说欧洲战争还要打一段时间,只要战争不停下,

  军服肯定有销路,说不定,几个月就能赚回投资。要是亏了,无外乎白干几年,

  从头再来吧,反正我还年青。”

  卢云裳道。

  “牛莉,这段时间,看到没有,码头上来往的商船越来越多,出港的船只,

  基本拉着货销往欧洲、西亚、孔雀等三个地方的产品,接进来的是一船船原料。”

  卢云裳补充道。

  “老板,你说的没错。不仅是我们服装企业生产好做,听说那些食品加工企业,更是火爆到极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加工好后马上运走。”

  牛莉道。

  “好了,我要去银行,贷款出来马上修建厂房,采购设备。车间里你关照下。”

  卢云裳道。

  “好的!”

  云裳制衣公司只是帝国一个缩影,象这类的公司多如牛毛,大家都在争战争中带来的红利。

  帝国核心区域内,数十个码头,这段时间非常忙碌。

  各种船只进进出出。

  ……

  菘江产业园区外围:

  一家名叫香香食品厂的企业,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种肉类食品的加工企业。

  老板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叫吴兴。

  原是一家地主,后来帝国实行阶梯税收政策,吴家交出土地,把资金投入到食品加工业。

  从菘江园区取得免费技术授权,开始建厂。

  十多年来,产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从不在境内销售有问题的产品,慢慢获得人们认可。

  近几年来,随着远洋贸易推进,订单也逐渐增加,特别近几个月,订货量暴涨。

  让老板心喜若狂。

  生产对外销售的产品,质量上没有更多的要求,只要不吃死人就可。

  只要不把对外销售产品,对内销售,一点问题没有。

  若是有人胆敢拿对外销售产品,在帝国境内销售,那绝对是找死的行为。

  “吴老板,我们今天来检查一下贵厂生产的食品,是否符合标准。”

  一名执法人员道。

  “欢迎陈队长来检查工作。”

  吴老板道。

  下一刻,陈队长手下人员,马上对着生产车间、仓库进行检测。

  “老大,产品符合规定,对外销售、对内销售产品分得清清楚楚。”

  一名工作人员道。

  这样的检查不是例行,是经常性的检查。

  检查前不通知厂家,基本是突袭式检查。

  厂家一般不敢乱来,毕竟,就算忽悠过去,产品一上架,质检部门也会对商场临时抽查。

  帝国在杜荷的要求下,各生产企业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标准。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吴老板,这段时间发财了吧!”

  陈队长道。

  呵呵!

  “小本生意,发什么财呀!”

  吴兴道。

  “吴老板,我再叮嘱一下,千万别把对外销售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一旦发现,后果严重。”

  陈队长道。

  “陈队长,放心!我们不敢拿百姓的生命开玩笑,一定遵守国家标准,不会乱来的。”

  吴兴道。

  帝国执法部门、衙门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教育,不敢胡乱敲诈勒索,更不敢乱来。

  行贿受贿事件非常少。

  一旦被御史阁查到,不论什么人,严惩不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