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绝代凤华

第 93 章 跟随

绝代凤华 清风逐月 7337 2022-05-14 16:34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这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已,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的理论,在五运六气特殊之年份,或因某运不及刚好与司天之气相矛盾时,会爆发瘟疫。

  瘟疫在史料中早有记载。

  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历,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

  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疾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瘟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瘟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与气候有关等特点,并认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

  《素问》遗篇,认为瘟疫与五运六气变化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疠”之称。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瘟疫的致病原因不同于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种疫毒之气。

  苏心禾微微蹙眉,眼神疑惑地看向秦知府,她这是在劝阻她不要去吗?

  秦知府额头的汗水细密如雨,频频渗出,但她的眼神却不再似初时的惊恐与惧怕,灰蒙散去,眼神清明如水,倒真像是经历了生死之后的彻悟。

  苏心禾轻轻点头,问道:“秦知府,能告知我这病征为何吗?”

  听了苏心禾的话后,秦知府微微一怔,眼神闪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像是一场恶梦。

  苏心禾对北四点了点头,北四屈指一弹,秦知府身上的穴道已经应声而解,而她却像毫无所觉一般,整个人似乎都沉浸在了回忆之中,那不愿忆起的灰暗又可怕的日子,又在眼前缓缓浮现。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燕州的百姓们犹如生活在噩梦之中,灾荒之后,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挺了过来,朝廷的粮食也陆续地运到,暂时缓解了部分粮荒……

  但慢慢的,又发生了大家意想不到的事……

  身边的人会突然发高烧,大夫开了发烧药,但饮药之后,病情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有加重的倾向;紧接着,患者的咽喉和舌头开始充血,口中还发出异常恶臭的气味……

  据大夫所说,那些患者会打喷嚏,声音嘶哑,强烈的咳嗽还会导致他们胸部疼痛,最后,直到咳出血来,人也就没救了……”

  “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口中有恶臭……”

  苏心禾喃喃地重复着秦知府所说的病征,大脑却在飞速地转动,前世曾经看过的医书一一在她的脑海中掠过……

  在哪里?她在哪里曾经看到过这种病征?

  是哪里?

  是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前爆发的流感?那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人,发病范围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是历史上首次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的鼠疫?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是400多年前开始出现的狂犬病?疯狗咬人致病的案例以及被记录下来,但直到1885年,人们还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

  还是在亚洲流行过的天花?在17和18世纪,它是最严重的传染病,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比不上鼠疫,这可能是因为其受害者以儿童为主(约1/10的儿童因天花夭折),活下来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但在这古代,却不一定。

  但是……病征不一样,这些病的病征特点与秦知府口中描述的病征都不同。

  是在哪里看到过呢?

  苏心禾的脑中犹如缠绕着一团混沌的白雾,有依稀的印迹透过白雾向她缓缓挥手,她只需拨开那雾气,便能窥得其全貌。

  “主上,才泡上的雅银针雪,您喝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北四已经命人送来了一壶热茶,或许是看苏心禾沉默良久,眉宇之间凝重的神色越来越沉,却又无法为她分得点忧,能做的只是为她送上一杯热茶。

  “刚才你说什么?”

  苏心禾猛然抬头,眼中重新积聚起了光亮,刚才北四的话里说了什么?似乎触动了她心中迷雾中的光点,让她窥得了一丝光亮。

  北四与秦知府面面相觑,均不明白苏心禾眼中瞬间闪亮与激动是因为什么。

  不一会儿的功夫,秦知府已经换好了衣裤,重新坐在了苏心禾旁边的椅子上,她与北四都默然不语,等待着苏心禾最后的答案。

  “属下是请主上用茶……”

  虽然心头有疑惑,但北四还是依言回答。

  “不是这句,另外一句……”

  苏心禾摇了摇头,继续追问。

  “雅银针雪?”

  北四微微蹙眉,试探地说出另一个名词,她那一句话里,应该没什么疑点啊,都是很平常,很简单的话语,除了这一包焰冰特意为苏心禾准备的“雅银针雪”算来是最特别的。

  难道苏心禾问的就是这茶的名字?

  “对,就是它!”

  苏心禾激动地拍案而起,眼中光彩大盛,脑中的迷雾顿时散去,心中已是一片光明与清亮。

  她终于记起来了,这样的病征与世界上第一次流行的瘟疫相同,那时候的瘟疫,是发生在雅典。

  那一场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最后,还是一位医生发现用火可以防疫,从而挽救了雅典。

  这瘟疫在异世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只要注意卫生及消毒,并且将患者用过的所有东西都焚烧,再配合一剂中医的药方,应该能够控制住此次的疫情。

  “主上,此次疫情是否有救?”

  “千机阁”上下对苏心禾的医术早已经铭记在心,疑难杂症在别的大夫手中或者是无解的,但在苏心禾手中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

  虽然这位主子没有功夫,甚至文弱、秀气地不似一般女人,但她们却从心中敬佩她。

  “真的有救?”

  听北四这一说,秦知府也瞪大了眼,集合了燕州城里所有有名望的大夫都没有能治好这种病,抑制住疫情的蔓延,眼前的少女却有办法?

  不是她低瞧了苏心禾,才十六岁的她,经验与资历都尚浅,而且,她还不是大夫,只是一个商人,她如何能治得了瘟疫?

  “嗯,或许……”

  苏心禾点了点头,沉吟半晌,道:“秦知府,希望你遵守诺言,及时向朝廷报告此事,请求药品与大夫的资源;至于需要什么样的药品,我会列一个清单给你,而派来的大夫,必须经过我的培训之后,方能进入疫区。”

  “就这样?”

  秦知府愣了愣,那么大的一次瘟疫,苏心禾这几句话就能解决吗?

  “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只有试上一试。”

  苏心禾点了点头,眼下,她只有先到疫区,了解具体的情况,看哪些人能救,哪些人已经回天乏术,她要将这部分人区隔开来,这样,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秦知府,你能相信我吗?”

  眼见秦知府眉头深锁,苏心禾跨前一步,眸中闪烁着坚定与信念的光芒,直直地射向秦知府。

  虽然秦知府在疫情这件事情上对朝廷有所隐瞒,但在燕州这块土地上,也只有她能发号施令,调动兵马,没有得到她的认同与支持,苏心禾的想法很难施行。

  “这……”

  秦知府有些为难地看着苏心禾,她不是不想信任她,只是,将这样重大的事情交到一个少女的手中,真的能成功吗?

  如果不成功,那岂不是害了眼前的她?

  这样风姿绰约,气度斐然,拥有大家之气的当世英才,如果毁在了燕州这块土地上,那绝对是这世间一大憾事。

  她能轻易答应她吗?

  “秦知府,眼前你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按我所说,真的控制住了此次的疫情,那么力挽狂澜,亡羊补牢,或许能扭转你所处的劣势……关键是,你愿意赌上一赌吗?”

  眼见秦知府眼中还有疑虑,犹豫不决,苏心禾趁势而上,一番话直指重心,这样的利害关系摆在眼前,秦知府如果还不能放开手搏上一搏,那么,朝廷的处置下来,她绝对好过不到哪里去。

  “好!”

  心中思绪翻转,秦知府多番衡量,既然已经决定了承担一切,那么,如果真有办法能够扭转乾坤,她还怕什么?

  试上一试,输了,顶多和以前一样;赢了,那么不仅能治好那些百姓,还能让燕州重新恢复以往的生气与活力,将北方大镇的风采延续下去。

  在粮灾面前,他们都挺了过去,在瘟疫面前,他们也绝不低头!

  “我们击掌为誓!”

  秦知府的话语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她伸出了手掌,掌心对着苏心禾,欲与她三击掌。

  既然苏心禾都不顾自身的危险,愿意深入疫区,这样英勇,这样无畏,她为什么不能在她身上赌上一把,相信她能成功,相信她能为燕州带来一次奇迹。

  “好!”

  苏心禾勾唇一笑,满意地点了点头,举起了手掌,与秦知府连击三下,信任的手在此时交握在了一起,决定了她们今后共同的命运。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没有人再多做停歇。

  秦知府并没有后悔当日的决定,将燕州的疫情如实禀报,并且承诺将尽力控制住疫情的扩展,以求将功补过;与此同时,秦知府还迅速调集了城内的大夫,并且收集了所有还能用到的药草,统一地交给苏心禾安排分配。

  燕州城里的大夫与苏心禾带来的大夫团一起进行了严格而细密的培训,当然,所有的培训都是按照现代医学卫生防疫知识所进行。

  在宜州时苏心禾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批棉质的口罩及手套,在这里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苏心禾准备在疫区外安排一个专用的消毒防疫站,而这里准备的手套及口罩是给每位进入疫区的健康人所准备的,他们在进入疫区时必须佩带,而出疫区时,则将使用过的手套及口罩放入专用的消毒区进行消毒,如此才能二次使用。

  而秦知府收集到的药草,还有她自带来的相关药物,她已经命人制作成了第一批药汁,分袋装好,准备运往疫区。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第一批前往疫区的队伍终于就绪了。

  而在前往疫区的道路上,已经悄悄混进了一个蓝色的身影,他隐秘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后,时不时地探头打量着那走在最前的领头之人,眼中的神色闪烁,似有担忧,似有疑虑,也似有许多不能确定的感情。

  虽然心中揣着疑虑,但脚步却没有丝毫迟疑,跟着那个白色的身影,坚定地向前行进着。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