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我有一个魔幻世界

第一百二十八章:阿轩的野望,所谓正义【求追订】

  

  三部快艇稳稳的停靠在了妙瓦底镇区边的某处埠口中。

  河岸边丛生的青芦苇在夏初的微风下摇摇晃晃。

  行船的过程很短。

  在还未上岸时,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米国记者便给了他一张标有PBS字样的临时挂牌,作为身份的认证。

  别看这些米国人看起来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实际上他们比谁都清楚这儿究竟是什么鬼地方。

  但是无所谓,PBS的NOVA已经不是第一次深入战乱国家拍摄记录片了。

  相关的拍摄行为全都是受到当地ZF或是大军阀的邀请。

  绝非是那种环游全球的散人。

  而且白头鹰的霸权形象深入人心。

  甭管善名还是恶名,拉满之后都是一样好使。

  米国人在全球大部分战乱地区都是“狗不理”的状态。

  中东地区除外,那儿各方面的因素都很特殊。

  尤其是狂热宗教的存在。

  别说是白头鹰了,就算五常一起上,人家都不带怂的。

  当然,这种极端主义在当今世界并不是主流。

  所以这几位米国记者显得很沉稳。

  他们从登上快艇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调试机器,摄录补充的素材。

  陈轩也得到了第一份差事——

  ——替他们扛器材包。

  上岸之后,简陋码头中早有人在等候。

  主要是佛教军的小军官,还有个栗色头发,淡蓝眸子的洋妞。

  看到登岸的众人,穿着一身白色T恤的洋妞伸出手招了招。

  “UncleJames(詹姆斯叔叔)!”

  “UncleOwen(欧文叔叔)!”

  “Aaron(亚伦)!”

  “Cody(科迪)!”

  她先向更年长的两个记者问好,随后才是那两位年轻记者。

  作为常常出国执行摄制任务的同事,大家的交情还算不错。

  “DearBlanche,areyouokayeveryone?”

  (亲爱的布兰奇,大家都还好吗?)

  名为詹姆斯的年长记者率先走上前抱了抱她。

  “Allisfine.”

  (一切都好。)

  简单的寒暄之后,四位新抵达的记者分别和佛教军派来的小军官握手。

  蹩脚的缅式鹰语和地道鹰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至于陈轩和那四位从暹罗雇佣来的保镖则被众人给选择性的无视了。

  这正是他最期望出现的情况。

  安安静静做个隐藏在幕后的小透明。

  利用米国太君这层威望和关系,足以扫平那些不必要的麻烦。

  只要让他有机会能接触到佛教军高层和ZF军代表就行。

  陈轩有把握迅速制服那些家伙。

  这样一来他就不需要顾虑佛教军和ZF军可能拥有的中重火力了。

  军阀可不会往自己脑袋上调派坦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甸缅ZF正在试图向外界社会传达正面形象。

  他们想要证明妙瓦底已经“改邪归正”,哪怕仅仅是做个秀。

  但是如果陈某人接手了妙瓦底,那可就算是假戏真做了。

  本来他就打算彻底铲除那些黑灰产业。

  依托此地的三河口岸捣鼓军工厂。

  有了足够的军火,陈轩就更有底气参与纳罗亚大陆的争霸了。

  而且接管妙瓦底只是第一步,若是条件允许的话,他会逐渐向周边扩张。

  目前甸缅境内的多支民族势力武装也已出现了联盟化的趋势。

  主要有克伦民族联盟(KNU)、佤邦联军(UWSA)以及全国民主联盟(NDAA)。

  前者也就是克伦民族联盟在鼎盛时期曾受到过17支少*数*民族武装和学*生武装协会的拥护,佛教军也是其中一员。

  除此之外,还有果敢同盟军、佤邦联合军、德昂民族JF军、南掸邦军、克钦独立军、孟邦民族JF军、八八学生军等。

  所以陈轩以后完全可以慢慢蚕食甸缅本地的民族武装势力。

  然后再随便成立一个联盟体作为噱头。

  暗中让各地割据的武装力量拧成一股绳。

  等到占据了甸缅半壁江山后,再想办法把ZF军给吞了。

  其实甸缅的ZF军警实力不弱,总兵力超过了四十万。

  陆军分为十个军区,还有各地的民团。

  另有九个不属于任何军区指挥的王牌特编机动师,其中有五个装甲师。

  陆军武器方面比较杂。

  轻武器就不说了,美制的、苏制的、北方工业制的、南方兵器制的、甚至你还能在甸缅军队里面找到南斯拉夫造的MG-42机枪…

  装甲装备最多的是大约400辆59式和69式坦克。

  这些坦克,包括很多早期出口的69II式坦克,全都按照59D型坦克标准进行过改装,装备有94式105mm线膛炮、热像仪、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和重型爆炸反应装甲。

  这么说吧,如果这些坦克放到1991年伊克去跟白条鹰的M1A1打坦克战,估计也能给霉菌留下惨痛的记忆。

  这还不算完,甸缅军ZF还曾向乌二毛购买了139辆T-72S,也就是T-72B型坦克的出口版。

  而且这批坦克还是从经济困难的乌克兰捞回来的,可以说是给钱就卖,价格十分低廉。

  只不过后来乌二毛打起内战了,后续订单也就执行不下去了

  往后甸缅就转为购买夏国的VT-1A坦克,基本就和巴基斯坦用的“哈立德”一样,只是发动机换成了国产。

  先后也购买了一百多辆。

  一夜之间就赶上了东南亚国家购买先进三代坦克的风潮。

  除主战坦克外,甸缅ZF军队还组建了一个两栖坦克装甲侦察营,主要装备的是夏国生产的63A型水陆两栖坦克。

  2019年甸缅还展示了一种用MT-LB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安装夏国WMA-301突击炮的轻型两栖坦克,不过后来大概因为性能和63A差距还是有点大,就没下文了。

  炮兵方面,甸缅没有太先进的自行火炮,大部分是老式的牵引火炮。

  不过ZF军也购买了一批夏国制的SH-1型155毫米卡车炮。

  虽然这玩意比不上巴基斯坦购买的SH-15卡车炮那么精准,但对于甸缅军警来说也是够用了。

  不过缅军主要的炮兵火力,还是价格便宜火力强的火箭炮。

  除了老古董的“107毫米火箭炮”外,缅军还装备有40辆夏国产81式自行火箭炮和30辆北思密达的240毫米“大同江”火箭炮。

  此外还在2000年左右向俄大毛购买了230辆BM21冰雹火箭炮。

  只不过这批货的成色似乎不太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初进口的两百多辆冰雹目前仅剩下不到100辆还能用了。

  听起来多少有点“拼夕夕”上淘便宜货的意思。

  除去进口之外,甸缅还自行仿制了一些大同江和我国的81式火箭炮。

  可以这么说,甸缅军ZF在火箭炮问题上,是只要能满足最低要求,那是什么便宜就买什么。

  另外,甸缅ZF军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还有一支约为一万人的海军,配备了白头鹰产的PCE894级、ADMIRABLE级护卫舰、PGM43级、丹麦曲奇家的INDAW级巡逻舰,艾雅芒级、艾雅鲁林级登陆艇。

  搁印度洋上,也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威慑力。

  甸缅ZF军中最弱的是空军。

  五个空军基地在编人员还不足9000人。

  配备的还都是二手货,比如问俄大毛购买的米格-29,也有强五、歼7M、教练-8、锡斯纳180通讯飞机等等“老爷货”。

  空军是很“吃”后勤保养的军种,缺乏保养的战机啥也不是。

  实际上能发挥出的战斗力相当有限。

  约莫二十年前,俄大毛最穷的时候,各处军用机场的跑道都开裂了,却没钱维修,只能拆老大哥留下的家当卖钱。

  不过近年来,甸缅ZF军还进口了一批夏国产的彩虹-3型查打一体无人机。

  彩虹系列可是夏国外贸无人机中的拳头产品。

  其中的彩虹-3,虽然只能带两枚空地导弹,但是它足够便宜,比一架要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彩虹-4、彩虹-5要划算很多。

  而且它的发动机也就比摩托车发动机稍微高级点而已,维修保养的成本极低,用起来非常称手。

  最后,甸缅军ZF还建立了一只小小的“战略威慑”力量。

  他们从北思密达弄到了一批火星5/6导弹。

  也就是红色老大哥“飞毛腿”导弹的仿制产品。

  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700公里,东可以打到暹罗曼谷,西可以打到西里古里走廊,虽然精度不高,也只有常规弹头,但放在东南亚,也是除了南越手里的原版“飞毛腿”之外的“独一份”了。

  单论武力,ZF军警要比民地武强悍的多。

  但碍于国情和民族等因素,偏偏无法全力出手。

  因为这本质还是民*族对立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军力对比。

  虽说曾经有一段时间,甸缅差点儿就要成立联合ZF,实现大一统了。

  但这个目标终究还是夭折了。

  以上资料全都是陈轩这段时间收集来的。

  实际上肯定有所偏差,估摸着甸缅ZF军的武备肯定要比网上查到的更强。

  故而,对他而言,妙瓦底只是个开端。

  想要征服异世界,开疆扩土并对抗魔物,仅凭小米加步枪可不行。

  重型火力必须要有,哪怕是当今蓝星中稍显落后的“老爷货”。

  真实的常规火器威力早在二战时期就发展到了巅峰。

  最重要的是,有了一整个主权国家兜底,拥有了国家级的渠道,只要手里有钱,靠着进口都能全面武装起来。

  等到陈轩思忖完,几个米国记者和佛教军还在“叽里呱啦”的交谈。

  他略听了几句,除了恭维的囫囵话之外,就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妙瓦底。

  又过去了五六分钟后,双方才结束了交流。

  小军官热情的迎着众人上了早已等候在码头边的两辆丰田阿尔法。

  装备了M60重机枪的菲利斯吉普车和由丰田第四代海拉克斯皮卡车加装12.7毫米高射机枪后改装而来的“战车”在前后护送。

  仅就接待四位米国记者来说,算是相当有牌面的阵容了。

  陈轩作为小跟班拥有同乘一车的特权。

  坐在第三排的他透过茶色贴膜的车窗眺望着外面的街景。

  乔装打扮之后的妙瓦底,少了几分残酷的戾气,多了几分乡镇的平凡。

  经过了约莫十几分钟的车程,众人来到了下榻的酒店。

  那是妙瓦底镇区最高的几幢建筑之一,估计有二三十层楼。

  外边是湛蓝色的玻璃幕墙,楼顶还高挂着一组偌大的甸缅语招牌。

  看起来就和城市中CBD商务楼差不多。

  楼外的路边也是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正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周边的路灯、霓虹招牌、金属路牌一应俱全。

  为首的小军官亲自为他们拉门。

  “WelcometoMyawaddy!”

  (欢迎来到妙瓦底!)

  站在大楼门口,小军官面露得色的说道。

  看得出这幢楼应该也算是佛教军比较拿得出手的招待场所了。

  而且这种招待方式让四人都感到受用,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纪录片记者在米国内普遍都只是中产,而且还得经常出差,风餐露宿。

  但来到了妙瓦底之后,他们终于感受到了属于“人上人”的优越感。

  这种超国民待遇,恰恰是大部分米国人心中最受用的招待。

  走进大楼中,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武装保安。

  出入其中的都是衣着得体的年轻人。

  乘坐电梯来到了十六层,这里有多个豪华套间,先导摄制组的九名成员,已经占用了其中的三个套间。

  他们主要根据负责的项目分配房间。

  像是詹姆斯四人负责的是对妙瓦底医院和各大园区进行采访。

  所以四人自然住在一间套房内。

  那四位暹罗保镖被分别安置在相邻的小房间里。

  至于陈轩这个小跟班,为了确保能及时服务,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好在这里的套间全都是按总统套房的标准装潢的。

  即便是沙发也相当的宽敞。

  跟东躲西C相比,算是个不错的落脚点了。

  美中不足的是,他不能玩智能手机。

  为了掩饰真实身份,只能取出那部“张和涛”老人机用来应付。

  这类直板按键的功能机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都很流行。

  倒不是说东南亚的年轻人就完全不用智能机了,而是陈轩手头上的两部手机都带有明显“夏国”化的标志,又基本都是旗舰机。

  索性只能用拆掉了手机卡的老人机来应付一下。

  反正他也不玩儿。

  没有手机也不行,多少显得有些离谱。

  掏出手机能大大降低怀疑,不然的话一个会鹰语的东南亚年轻人居然连手机都没有,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要是米国记者问起来,他就说没有手机卡。

  如果对方要求办理一个当地的手机卡,老人机也可以兼容。

  二三代卡的制式基本通用。

  若是不问那就最好,陈某人横竖都有理由。

  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

  那就是他不确定这鬼地方是否靠谱。

  万一佛教军在这儿安放了各种监听和监视设备,搞起小动作来还真容易暴露。

  稳妥起见,陈轩还是安安心心的扮演好小跟班的角色吧。

  安顿好之后,詹姆斯、欧文等四位米国记者便离开了套房,前往同层中的会议室与先导摄制组一起开会商讨摄制细节。

  顺带和在内比都和仰光的同事们进行远程会议。

  今天暂时没有拍摄任务,先导组已经采访了几个当地民众,拍摄了一部分关于地理和农作物的素材。

  正式的拍摄工作将在翌日进行。

  计划在五日内完成全部的拍摄工作。

  而就在明晚,摄制组还得参加由佛教军领导人苏拉培和ZF军警代表索奇督举办的接风宴,等到离开前还有送别宴。

  这回甸缅军ZF和佛教军在接待上展示出了十足的诚意。

  这能让摄制组潜移默化的产生好感。

  再加上他们早已在当地做好了工作,这使得拍摄起来多少会带有偏向。

  等到妙瓦底摘掉了“魔窟”的帽子,甸缅军ZF再顺势放出皿煮改革的消息。

  基本上就能从白头鹰手里讨要到援助了。

  在四位米国记者离开套房之后,陈轩百无聊赖的靠在沙发上。

  顺势发动了空间感应能力。

  楼内的情况都以点线面构图的形式浮现于他的脑海中。

  若不是楼板和地层等等固态物质的阻隔会大大削弱感知范围,陈轩简直堪比全方位无死角的三维测绘仪。

  在他的空间感应中,这幢楼的14~18层主要是各种套房。

  19层比较空旷,看起来像是浴场和KTV。

  不少人出入其内。

  20层~24层有大量的隔间和柜子。

  楼梯和电梯口都有专人把守。

  顶楼上停放着一架直升机。

  至于14层以下主要是正常的办公区域。

  还有三层地下空间,其中一层是车库,还有两层都被严密封锁,隔出了不少嵌着钢铅板的独立小区域。

  混凝土墙面内嵌入钢板和铅板常用于各类防核设施中。

  妙瓦底的不少建筑都是按照军工的标准建造的,故而这种结构很常见。

  而铅板屏蔽的区域在陈轩的感知里就是一个个“黑盒”。

  这让他又产生了“开箱”的想法。

  时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分一秒的流逝着。

  四位米国记者正式抵达妙瓦底的时间是今日下午。

  因此在落脚后的没多久,外边就天黑了。

  PBS的先导摄制组的视频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早有佛教军的人在会场外等候,邀请众人一同前往上一层用餐。

  作为东道主,他们准备了由大厨烹制的西式大餐。

  费尽心思的弄来了一些品质不错的牛排和鱼子酱。

  陈轩和暹罗保镖以及摄制组临时雇佣的其它人员则坐在相邻的包间内吃简餐。

  不过对陈某人而言,仅仅一墙之隔,简直是毫无阻碍。

  他只需要透墙外放精神力便能窥探到隔壁的情况。

  凭借着勉强过关的鹰语能力,还真让他听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比如关于摄制组未来几天的计划和安排。

  还有各类宴请活动和园区参观活动。

  明天詹姆斯四人上午的第一站就是KK园区。

  陈轩听到佛教军的人把它称之为“KKGarmentfactory(KK制衣厂)”。

  届时四个米国记者将会分别采访几个“员工代表”、“车间主任”以及厂区的负责人。

  同时对整个园区进行全方位的摄制。

  下午则会前往妙瓦底友好医院。

  那里号称是莫伊河两岸包括暹罗那边的湄S县区范围内最好的医院。

  晚间摄制组将回到这里,参加盛大的接风晚宴。

  往后的几天,詹姆斯等人还将采访并摄录不同的园区。

  其中有不少陈轩都没听清楚名称。

  不过不要紧,跟着混就行了。

  而明晚的宴会将会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最佳行动机会。

  他得想办法控制住苏拉培和索奇督。

  只要拿捏了这两个家伙,剩下的园区纷争都可以慢慢解决。

  边吃着简餐,陈轩一边观察情况,思忖着下一步的计划。

  那些从暹罗雇佣来的枪手,吃饱后就互相用暹罗语打趣聊天。

  陈轩和其它“杂工”则默然不语。

  摄制组的用餐时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吃完饭后又被领到了位于19层的娱乐场内消遣。

  当电梯门开启的时候,陈轩还听到了莺莺燕燕的声音。

  他们这些雇佣工全都被佛教军的人勒令回到套房中休息等待。

  无所事事之下,睡觉便是最好的选择。

  陈某人的睡眠很浅,强大的感知力正在被动发挥作用。

  那四个米国记者直到凌晨1点多钟才回到房间。

  各个身上都冒着酒气和DM卷的淡淡味道。

  他们摇摇晃晃的扑倒在各自床上,立刻就发出了如雷的鼾声。

  陈轩撇了撇嘴,无言的闭上了眼睛。

  ……

  翌日,清晨8点30分,他被提前设定好的闹钟唤醒。

  这也是双方约定好的时间,他需要喊醒那几个正处于酣睡状态的米国佬。

  詹姆斯等人还算敬业,而且没有起床气,只是蓦然醒来有点犯迷糊。

  但很快,陈轩就端来了四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套房里有胶囊咖啡机还有专用的浓缩胶囊咖啡液。

  摄制组各自分头行动,昨天已经开过会了,今日便无需再碰头。

  吃过早餐后,九人正式出发。

  乘坐着佛教军提供的商务车前往镇区北边七八公里外的KK园区。

  在接下来长达三小时的采访摄录中,陈轩发现那儿还真的被大肆“魔改”了。

  原来的办公室变成了车间,其中有些“猪崽”正在缝纽扣,还有一部分“猪崽”正操作着电动缝线机将布料缝在一起。

  白英原来的“行宫”变成了厂区办公楼。

  食堂内也是端着饭盆安静打饭的“猪崽”。

  没有人敢于跳出来说话。

  自从陈轩大闹KK园区,使得这里损失了两三千个“猪崽”后。

  佛教军就大刀阔斧的整治过园区。

  对于早已吓破胆子的“猪崽”而言,除非混乱重现,否则任何出现在园内的人都无法获得他们的信任。

  各种留下弹孔的墙面都经过了水泥修补后的粉刷。

  空气里还弥漫着外墙漆刺鼻的味道。

  詹姆斯等人却对如此明显的修饰痕迹无动于衷。

  事实证明了这些家伙虽然有点儿敬业精神,但骨子还是老摸鱼的那一套。

  后续采访的员工代表和车间主任也全都是佛教军事先安排好的托儿。

  其中居然有几个满面红光的夏国男女。

  大言不惭的说在这里干活多劳多得,可以月入过万。

  这已经算是赤裸裸的在为妙瓦底做间接宣传了。

  而且看这几个托儿的样子,不像是被强迫的,应该本身就是园区的中层。

  强忍着给这些家伙来几巴掌的冲动,KK制衣厂的摄制和采访终于结束了。

  四个米国记者中的亚伦负责编写现场文案的草稿。

  经过后期修改后,这些草稿会变成纪录片里抑扬顿挫的旁白。

  陈轩看到亚伦给的评语是:

  “Asuccessfultransformation(一次成功的转型)”。

  间或还夹杂着一句:

  “Democracypurifiesevil(民主能净化罪恶)”。

  西方纪录片就是如此。

  写实性远远抵不上ZZ倾向的正确。

  离开KK园区后,下一站就是妙瓦底友好医院。

  这家医院颇具规模,大有国内小三甲的意思。

  根据他在网上查到的信息来看,此前这家医院主要做的是器官摘除。

  如今被粉饰成了一座正规医院。

  而且佛教军还正儿八经的弄了不少普通病人。

  其中既有缠着绷带的战士,也有挂着吊瓶的“平民”。

  医院大厅内充斥着次氯酸消毒液的味道。

  扛着器材包的陈轩暗自发动了空间感应能力。

  随即他就发现了位于地下的器官冷库。

  还有藏匿于三楼和四楼中的多间秘密囚室。

  医院内两幢楼之间的空地下还埋藏着堪称是海量的骨骸。

  甚至于陈轩还在医院的角落位置发现了一处已经熄火的双炉焚尸间。

  往来的护士和医生即便再如何堆笑,在陈轩看来也是杀气十足的模样。

  这里根本就是一座披着白衣天使外衣的屠宰场。

  在这儿丢掉性命的人类堪比战场。

  但所有的细节都被詹姆斯四人给无视了。

  他们表面看起来敬职敬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关心妙瓦底的真相。

  反正这里祸害的都是东亚“贱民”。

  陈轩心中蓦然的升腾起无名怒火,不过他很好的按捺住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能力,揭开妙瓦底的伪装。

  但这毫无意义,因为这些米国记者压根不会伸张正义。

  他明白,所谓的正义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

  今天只有一个7K大章了。

  对于时速1600的虫某人而言,想要在清明返乡的诸事影响下日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PS:没有地缘,没有历史背景。

  难道甸缅是一块凭空出现的白地?

  这些外部因素是决定主角未来如何发展与扩展的主要因素。

  相关的条件,最后还不都是会成为主角的资粮。

  这本两界流走的是发展争霸的路子。

  ——解答上章小部分读者的疑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