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乾坤大穿越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范三拔进京

乾坤大穿越 蓝色的骆驼 2740 2023-06-03 11:29

  范永斗就像一只趴在蛛网中央的巨大蜘蛛,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对于范毓宾的所作所为,他有的看不清楚,也想不明白,不过他采取的对策就是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就在他准备动用范家几代积累的库银运往江南时,范毓宾却主动找到他,让他等招商会以后再做决定。范永斗不明白,范毓宾哪来的那么大的信心与底气。

  不过凭着他多年经商的丰富经验和极其敏锐的嗅觉,有一件事已经是刻不容缓不能再拖了:该让范三拔进京了。

  所有人不知道的是,一只本应该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已经无声无息地来到了大明,在张家口这个地方,开始扇动起自己的翅膀。所有人更不知道的是,这对翅膀扇动所带来的,将是怎样一场席卷大明、甚至整个世界的龙卷风。

  夜色融融,黝黑的天幕上缀满了繁星点点,偶尔有流星划过夜空,为京师那沉闷的夜晚增添了些许活力。

  沉闷的不仅是京师的夜晚,还有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廷。现在的大明,吏治腐败、朋党林立、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北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肆虐猖獗,南边海域更有荷兰等国屡屡扣边,可以说是危如累卵。

  京师南锣鼓巷,依旧处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帽儿胡同里一间精致的四合院里,王德化正舒服地躺在软榻上,眯缝着眼。两个体态妖娆的侍女正在轻轻地给他捶着腿,一个侍女在旁边慢慢地替他打着扇子。在床榻的不远处,范三拔正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王德化,山西大同人,时称二王公,崇祯末年为司礼监太监,掌管东厂,是范家在内廷最大的依仗,这处宅子连同管家、仆妇就是范家送给王德化的。

  “三拔呀!国事多艰呀。你们晋商就不能好好静两天,不要再起什么幺蛾子了。”一个尖细阴冷的声音在房间里慢慢响起。

  “三拔不明白,请公公指点。”范三拔心里一凛,可怜巴巴地说。

  “杂家老了,本不想多事。可有言官上书说呀:边地有人起私心、为私利,擅迁匠户,企图动摇国本。皇上整天忧心国事,那都是军国天家大事,哪能让这些小事去烦扰皇上呀。咱家呀,就把这些给扣下了。”王德化慢悠悠地说。

  范三拔心里一松,赶紧说道:“这件事,还是让小的慢慢向公公说明。”说完,范三拔摆了摆手,三个侍女轻轻地退了出去。他又拍了拍手,一个侍女双手托着一个盖着红绸缎布的托盘放在王德化的软榻前的小踏上,轻轻地退了出去,关上了门。

  王德化漫不经心地掀开了红布,细细的眼里忽然精光一闪。托盘里都是稀罕物:两个美轮美奂的小圆镜、一支千里镜、一块图案鲜艳的小毛毯、一小块淡白色的羊绒布,和一张纸。王德化用两只手指拈起那张纸,是已经办好手续的干股。

  王德化看了看,嘴角明显地往上扬了扬。他放下协议,拿起一面圆镜看了又看,爱不释手。这样的镜子他也有一面,曾经还在范永斗面前显摆过,那可是崇祯赏给他的,据说是西洋的贡品,不过那块和面前的两块镜子相比简直又天地之别。西洋镜更是有价无市,那是皇上、王爷才有的西洋货呀。毛毯宫里倒有不少,可那也是花大价钱从胡商那里买的或者是胡人的贡品哪。他又摸摸那块羊毛绒,又细又软,确实是好东西。

  “三拔呀,咱们都是一家人,坐吧,不用那么见外。”王德化用手了指塌前的一个绣墩,范三拔赶紧谢了起来小心翼翼地用半个屁股坐在绣墩上。又听王德化接着说:“咱就说嘛,你们都是好孩子,不会丢咱山西人的脸。看看是吧,这么稀罕的东西都做出来了,上替皇上分了忧,下解了百姓的疾苦。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呀,用几个匠户算啥呀。那些言官哪,都是无事生非的主,你们不用理他。”

  “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公公示下,看能不能办?”范三拔瞄了一眼王德化,小心翼翼地说。“嘿嘿,三拔呀,老话不是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是老乡,又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情就说,咱家给你做主。”王德化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干笑了两声,笑声又尖又细,甚是吓人,不过话却说得很豪气。

  “犬子想到苏州和松江开作坊。不过公公也知道,苏浙那里豪强众多。有时候,就是强龙也不压地头蛇呀。”范三拔点头哈腰地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王德化。

  王德化一下坐了起来,尖声尖气地说:“三拔呀。咱家早就和你爹说过,到江浙去发展。老是守着九边那不毛之地能有什么前途?连皇上都说,咱大明的钱有一半都流到江浙去了。你看朝廷上那些文官,那个没有在江浙有生意呀。你看他们在朝廷上和皇上讲话那个牛呀,不就是捞饱了,有底气呗!咳、咳。。。”王德化激动地咳了起来。

  王德化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又继续说:“你们放心大胆地去,明天我就向南京留守太监和东厂番子递个话,让他们帮咱照应着,我看江南那个不长眼的敢蹬鼻子上脸。。。”

  第二天晚上,范三拔又出现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府邸。杨嗣昌的客厅里,杨嗣昌满面笑容地坐在主位,范三拔陪着小心坐在客位,气氛倒还轻松。

  杨嗣昌虽然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但是待人接物却是一团和气。他的信誉很好,收了钱就会给你办事,收多少钱,就会办多大的事情。杨嗣昌的身边同样有一个掀开了红布的托盘,其他的东西和范家送给王德化的一样,只是干股换成了一张大额的银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