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182.游击运动战再发威宋献策损招接连出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4264 2022-12-24 16:27

  多铎看着前方死伤累累的清军骑兵,人仰马翻,战马咴咴悲鸣,伤兵大声惨嚎,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直到李过撤兵走了个无影无踪,他才想起来让手下派人向前查看。

  看到西北军在地上挖的,一个一个的圆洞,多铎鼻子差点气歪了。

  这都神马玩意儿,有这么打仗的吗,这不坑人吗?

  就是坑人,不止坑人,还坑马。

  宋献策在率军从西安北上的路上,就在一路思考对付骑军的办法。

  只有限制住清军的骑兵,李过才能守住洛川,整个战局才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好在从延安到洛川全是高原,战马大多时候只能在沟壑里行走,这就为他设计坑多铎的骑军创造了条件。

  宋献策到达洛川,这时候多铎前锋刚到延安。

  他顾不上休息,要李过带着他一路向北,把多铎行军要走的路径都看了个遍。

  凡是战马的必经之路,他都根据地势,设计了坑对方的妙计。

  李过已经会打游击战和运动战,再加上宋献策的损招,这下多铎惨了。

  多铎整理好骑军,再次前进,转两个玩,前面是一个狭窄的沟壑,足有十多里长。

  多铎怕再次中计,派出哨探骑军前后左右的查看,没发现附近有西北军埋伏,地面也没有蹊跷,这才敢下令队伍前进进沟壑。

  这一回,宋献策用的是地雷。

  地雷在宋代作战时就有了,只是没有王烁搞的这东西先进。

  王烁的地雷已经是绊发雷了,不用人去点引信。只需一块木板,做成旋转踏板,一头勾住地雷的绊发绳,不管人还是战马,只要踏翻木板,地雷就响了。

  而且,这地雷可不是宋代的石头雷,陶罐雷,是实实在在的铸钢雷,带着破片凹槽,杀伤力极大。

  宋献策更是无师自通,他将地雷埋在沟壑中部,尽量加长拉绳,拉大地雷与踏板的距离,直到拉绳因为弹性无法引爆地雷才做罢。

  这和《地道战》里的“蝎子雷”是一个道理。

  经过实验,不断更换做拉绳的材料,踏板和地雷的距离拉大到了十余丈远。

  也就是说,多铎的骑军得走到沟壑中间,再往前走十余丈,才能触发后面的地雷。

  踏板被踩翻之后,触发地雷的没死,后面的倒给炸死了。

  前面的战马受惊,必然往前疯跑,跑到沟壑出口附近,接着触发的就是连环地雷阵。

  这连环地雷,是吴朗西的研究室研制出来的,触发原理又不一样。

  一颗地雷爆炸,将连着另一颗地雷的勾簧给炸飞,通过滑轮原理,另一颗地雷的拉绳就会被重物拉开,跟着就爆炸了。以此类推,环环相扣。

  宋献策料到多铎会派哨探侦查,留几个兵埋伏在附近的荒草土坑里,待敌军侦查部队离开之后,立刻将路上盖住地雷踏板的长木板抽走。

  是以,侦查骑军即便走过沟壑,踏中踏板,踏板上面有遮盖的长木板,地雷也不会被引发。

  十余里的沟壑,藏几个兵太容易了,哪儿就能被轻易发现?

  这帮侦骑也幸亏没发现什么,要是发现了,估计小命也就留在这里了。

  为保险起见,李过在谷口外和两侧山茆上留下了一千人马,只要沟壑里有异常,这些人马立刻就会靠过来,将敌军侦骑消灭在沟壑里。

  反正你要去洛川,离开这条道你过不去,早晚你还是要进这沟壑,老子才不怕被你发现呢。

  满洲骑兵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沟壑地底下会藏着这些蹊跷,他们从没见过呀。

  他们就是观察一下周围是否有西北军的大队人马埋伏,再就是才学会的,看看地下有没有挖出来的坑马圆洞。

  这些都没有,他们就以为安全了,派人通知多铎的前军前进,自己再向沟壑以外侦查。

  多铎的前军一万多人,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入了地雷阵。

  远处的山茆上,李过和宋献策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到,这才下达大军悄悄向沟壑四周移动的命令。

  王烁突发奇想,让吴朗西搞出来的这个望远镜,解决了大问题。

  吴朗西在意大利神学院听过伽利略的课,本来就懂得透镜原理,会研磨镜片,制造单筒望远镜。

  王烁将双筒望远镜的原理一说,吴朗西立刻就明白了。而且,王烁还告诉他了用金属做玻璃模具的办法,得到的透镜质量大大提高,看远处更加清晰了。

  这样,在战场上,多铎看不明白西北军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李过和宋献策却看的到,而且仿佛在眼皮子底下一般,清清楚楚。

  李过只留下三万人马在自己身边担任正面阻击,其余都派出去打游击战和运动战了。

  他们以连或者以团为单位,广泛的分布在延安到洛川的广袤高原上,每一个单位都有熟悉的地形的本地士卒当向导,和不分东西南北的多铎大军周旋。

  就是这些分散的战斗力,也够多铎喝一壶的。他的大军只能集中在一起前进,不敢过于分散。

  即便如此,外围的人马仍旧不断遭到偷袭,战马损失无数,都快要给李过凑出一个骑兵军了。

  无奈,多铎只能将部队分为前中后三军,前军负责肃清沿途敌军,然后人数最多的中军前进,后军则保护辎重粮草,防止西北军偷袭他的后方。

  三军之间相隔十余里,以免被敌人包围在一起,兵力无法施展。这样,前军到后军,拖了近百里,敌人无法包围他们,遇到敌人,互相也可以展开接应。

  也幸亏是多铎在中军坐镇,没有跟着前军前进,不然,他也要给报销了。

  李过留下三万人马,当然是为防备万一,最后时刻打阵地战,不让清军进入渭南平原。

  他留下的这三万人,都是一直跟着他从湖北返回来的,也参加过榆林和延安的保卫战。

  他让王烁给他派的政委,通过政工系统,给留下的每个士卒带话,告诉他们,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战斗过,多少过去的战友和兄弟,就是死在这片土地上,死在清军的刀下!

  如今,报仇的机会来了。想给亲人、战友、兄弟报仇的,就和他一起留下来,不考虑自己性命了,和清军死磕到底。

  不想报仇,珍惜自己的性命,他也不会怪罪他们,会把他们安排到相对安全的部队里去,为闯王的老部队留下些种子。

  结果,三万士卒热血沸腾,没有一个要离开他,都要跟着他,宁可和清军同归于尽,也绝不下高原一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