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大清,坑你没商量》正文 179.真假历史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3446 2022-12-24 16:27

  贺锦中了梁敏的计策,被鲁小钰用小开花弹炸死在阵前。

  这时候,王烁中军里,几百人一起呐喊:“贼将已死,胁从不问,投降免死!”

  到了这步田地,顺军许多下层官兵都已无心恋战,只是他们没有决定权,只好一齐把目光投向指挥他们的高级军官。

  高级军官们却大多对贺锦忠心耿耿,纷纷抽出兵刃,准备死战到底。

  贺锦已死,王烁心中的那股怒火稍微平息。

  他佩服贺锦的勇猛,更敬重他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品德。

  他让传令兵传达他的命令,对眼前的顺军,愿意投降的,他欢迎,悉数收纳,待如兄弟;不愿投降的,发给一两银子的路费,来去自由。

  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在这里待一个月,接受他的培训。

  培训完毕,兑现诺言。如有食言,天地不容!

  只要在他的地盘呆一个月,估计到时候就是拿棒子哄这帮人走,他们都不会走了。

  用现实教育俘虏的办法,可是人民军队的拿手好戏,王烁对这一点学的十分到家。

  顺军高级军官们聚在一起,相互商量一番。

  他们已经被数倍于己的王烁的明军包围。再打下去,除了多死士卒,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商量半天,他们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条件。

  与贺锦一战,由正月中旬开始,一直打到二月初,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王烁的明军也死伤惨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十万正规军,死二万多人,逃跑士卒近一万,伤近二万,残废,再也无法恢复的士卒近一万!保安军连逃跑带伤亡损失了一半。

  王烁在战前的整编发挥了作用。抚恤死亡受伤士卒,军队休整,招募新兵,教育降兵,这一切都有了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倒不用他像以前那样操心。

  他可以安下心来,考虑下一步如何兵出西宁卫,拿下甘肃、兰州。

  特别是兰州,矿产资源丰富,人多地广,是西宁无法相比的。

  当初,从安定出发救援西宁卫的时候,他还仅仅在想如何保住西宁做为根据地,如今,战胜贺锦让他信心大增,他要考虑进军甘肃,扩大地盘了。

  但大战过后,损失颇大,现今能战士卒不足五万,进军兰州就显得有些仓促。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部队最少要休整一个月,待招募的新兵有了一定的作战能力,然后才可以出兵。而且,西宁政权建立时间不长,也需要大军驻扎坐镇,保安部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也需要时间恢复。

  王烁承认,大家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他却知道,李自成已经兵分两路,向明朝的政治中心——北京进发了!

  而且他更知道,李自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失败,满清铁骑很快就会南下。

  如果没有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物产,他根本无法对付那些打猎为生,野蛮凶狠,在努尔哈赤影响下,已经成为野兽的八旗兵。

  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稍作休整,然后就冒险向兰州进军。

  这时候,兰州只有党守素的二万顺军,李自成无暇西顾,兵力对比上他占优势,正是乘胜拿下兰州的最好时机。

  最重要的,是攻占兰州之后,在八旗兵来到之前,他还有时间开采矿产资源,制造先进武器。仅凭着冷兵器对抗,他没有把握战胜满清铁骑。

  从历史资料上,他知道,李自成的农民军面对满清铁骑是一路败逃,毫无还手之力的。

  与贺锦一战,可以证明,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与他的军队堪堪打成平手。

  照这样算来,满清铁骑得多么彪悍!

  没有先进的近代武器,估计他的军队碰上八旗兵,也得一路奔逃,溃不成军!

  这些想法,他没法和部下们说,只能另想说服他们的办法。

  其实,王烁并不知道,历史的记载,往往是经过胜利者修改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历史。

  而真实的历史,即便离我们比较近的明清历史,还原起来依旧相当困难,众说纷纭。

  再远一些的历史,就更难找到真相了。

  比如,许多人说满清是完颜阿骨打金人的后人,而近年经过不断的文物出土和历史论证,大部分人开始相信,满洲人和金人基本扯不上什么干系。

  所以,好多学者会承认一点,那就是,永远没有完全真实的历史。

  王烁说服大家进军兰州的办法还没想出来,胡琏器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在陇中的辛思忠,正带十五万大军,向西宁杀来!

  王烁大吃一惊!

  辛思忠不是只有一万来人吗?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兵?

  这十五万顺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不符合历史!

  其实,历史自从他参与进来之后,已经有许多地方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只是他感觉不到而已。

  辛思忠也是李自成手下有名的将领,本领比贺锦差不到哪里去。

  王烁刚刚击败贺锦,自己也是死伤惨重,还没来得及回复元气,接着就要对抗更多的顺军,基本没有战胜的希望!王烁直接就蒙圈了。

  看来,老天爷是不允许王烁改变历史,要想方设法消灭他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