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200.大清又被王烁坑 大明再演窝里斗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4536 2022-12-24 16:27

  多尔衮在重新调整兵力的同时,王烁也在加紧备战。

  为适应战争需要,他和宋献策、李岩组成军事指挥总部,由兰州迁来西安。梁敏的临时政府因为迁徙复杂,暂时仍驻兰州。

  白旺已经在高级军校学习一年,和李过一样,思想上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了。

  以白旺为总司令,成立新的襄阳兵团,梁建国从机动兵团抽出来,任襄阳兵团总政委。

  将李过的宁夏兵团分为宁夏兵团和陕西兵团,高一功任宁夏兵团司令,李过任陕西兵团司令,重新补充兵力。

  李过向山西防御的同时,寻找渡河点,佯攻山西。

  新成立的兵团,从各兵团中抽调老兵做为骨干,其余从梁敏的保安军中抽调。

  保安军十余万人,几乎全被编入各个兵团,成为新的作战主力。保安军的空缺,则由各地优秀民兵抽调填补,民兵再从百姓中征召。

  自漳县成军以来,王烁的部队就是由百姓而民兵,由民兵而保安军,保安军最终才转为野战正规军。

  永平堡那位村长兼民兵的冯绮山,现在都当中将师长了。

  这样选拔出来的军人,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军事素质,都是普通新兵蛋子没法比的,从而保证了他军队的绝对质量。

  命令白旺的襄阳兵团,自武关穿插至襄阳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

  令机动兵团步兵军军长李达,率步兵军占领武关一线,确保襄阳兵团后路。

  白旺对总部让他重回襄阳的决定十分赞成,在感谢大将军对他充分信任的同时,他保证重新夺回襄京四府,建立起西北根据地以外的,另一块坚固的根据地。

  果然,白旺和梁建国带领军队和政治工作队出击一月之后,顺利占领襄京四府。

  工作队宣传新法,搞土改,建立基层政府,一切进行的十分顺利。

  白旺在襄阳一带威望很高,本就十分得百姓信任。满清在那里还没有建立稳定的政权,任用的仍旧是大顺旧官吏。

  白旺一来,这些人非常痛快,直接投降,就差敲锣打鼓欢迎了。

  多尔衮在怀庆耐心等着王烁打出潼关和他决战,等了两个月,一点动静没有。

  他就纳闷,王烁陕西战场打的十分巧妙,说明他有相当出色的战役策划和战场指挥能力。

  他考虑暂时不调江南主力回师,就是故意要让王烁看到他兵力不足,把王烁给引诱出潼关。

  只要王烁肯出来,他的三十万大军,即使不能战胜王烁,也完全可以将他拖在中原地区。

  这时候,他就会下令让江南主力回师,到时候王烁就是想跑回潼关以里,也无法做到了。

  王烁不出来,他怎么想的呢?靠陕西和西北他占领的地盘和我死扛?

  只要我的主力回来,这么小的地盘,想着对抗百万大军,基本就是作死。

  王烁不至于想不到这一点,那他为什么不出来,主动进攻呢?

  想什么来什么,王烁出来了。不过不是出潼关,而是派李过向山西发动试探性进攻。

  多尔衮放心了。看来,王烁也明白他出潼关对自己不利,转而寻求出山西,威胁北京,迫我回师京冀,然后再趁机出潼关。

  嘿嘿,那你就在吕梁山里和吴三桂绕圈子好了。等到南方战事稳定,孔有德和博洛腾出手来,只要回来一支主力,你离死就不远了!

  正想的得意,襄阳失守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多尔衮开始并不在意,后来仔细一想,就看到这招棋的精妙了。

  这样下去,他就被动了。他在这里等着王烁出来,王烁不出来。而襄阳那面就会向宛洛方向发展,逐步做大。

  他去对付襄阳那面,王烁肯定会立刻出潼关,威胁他后路。

  嚇,王烁这小子,损到家了,这招一出,他呆在怀庆肯定不行,离开更不行,左右为难了。

  那王烁既然是要出宛洛,他又让李过进攻山西干什么?

  那还用问吗?那是宋献策出的馊主意,让李过佯攻山西,分散多尔衮的注意力呗,多尔衮还果真就上当了。

  不过,这回宋献策这主意不馊,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就是要制造大军出山西,威胁京冀的假象。

  多尔衮这回知道了,论正规的战役布置和军事调度,比起汉人的机智多变来,他这自学成才的满洲鞑子,还差着一截呢。

  如果他当初听洪承畴的,不来潼关,集中所有在家主力,一举突破陕北,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他不得不把洪承畴从北京招来,商议怎么应对了。

  到了这个时候,洪承畴也没招了。唯一的办法,只有将江南主力调回来,集中兵力先灭掉王烁。

  可江南主力能那么顺当的回来吗?

  江南这个时候正乱呢。

  隆武帝朱聿键虽然死了,还有他的弟弟朱聿粤在福州呢。

  公元1646年(隆武二年)8月福州陷落,朱聿粤仓惶乘船逃往广州。不久,隆武帝死讯传出。

  10月,瞿式耜、丁魁楚等人在肇庆拥立永明王朱由榔(后来的永历帝)于肇庆“监国”。

  隆武朝的大学士苏观生与丁魁楚素有过节,福州陷落时他正在广东募兵。出于个人恩怨,他提出“兄终弟及”之说,于11月在广州拥立朱聿粤为“监国”。

  三天后,朱聿粤举行登基大典,改元绍武。

  不到半个月,永明王也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这一下子好,死了一个隆武帝,又跑出两个皇帝,更乱了。

  好在这帮南明大臣窝里斗的毛病没改,出来两个皇帝,当然继续窝里斗。

  绍武的大臣苏观生下令杀掉来协商的永历朝的来使。永历帝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立刻派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举兵“讨伐”。绍武帝也派陈际泰向肇庆出发,旗号也是“讨伐”。

  这通乱,“反清复明”没怎么着,自己先打起来了。

  11月底,两支南明“讨伐军”相遇于广东三水,永历军先获胜利,攻杀八百多绍武兵,陈际泰狼狈而逃。

  林佳鼎得意忘形,挥军直向广州而来。绍武帝一下子着了慌。苏观生倒有主意,他派海盗林察率数万海盗(现已招安为绍武军)前往迎敌。

  林察与林佳鼎是旧相识,就派人诈降。林佳鼎信以为真,置林察兵于不顾,径自带领战船追击往海口方向窜逃的绍武残军。

  林察所率的昔日海盗个个勇于海战,又富于经验,暗中设伏,突然向永历军船施放火器,永历军大惊溃败,不是被水淹死、被火烧死,就是被自家明军杀死,林佳鼎本人也受炮击,死无全尸。

  唉呀,放着就要攻到家门口的清军不管,俩皇帝自相残杀玩儿,打的那叫一个热闹!

  今天看来,真是哭笑不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