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33.说感受觉前景不妙 谈条件狮子大开口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3825 2022-12-24 16:27

  这些大臣里最冤枉的,恐怕就是李岩了。

  免赋免瑶役是不假,你闯王紧着点花,别大手大脚,逮着明朝的粮仓就给分个底儿朝天,咱们至于没粮没钱吗?

  现在跟他争这个,已经毫无意义了,李岩干脆不说话,闷声发大财了。

  李自成也觉得自己这话说重了,得往回拉拉,于是接着说道:

  “孤说这些,不是怪罪诸位。孤也知道,诸位都是旷世名臣,已经尽心尽力了。主要是中原这些年承受了太多的战乱,跟人一样,穷困潦倒,再也供不起咱们折腾了!

  稳固大局,善待官吏,善待黎庶,这些大道理,孤自起兵就开始琢磨,心里都明白,即便你们不在孤跟前,把孤的脑袋吵的生疼,能办,孤也会尽心尽力去那么办。”

  噢,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让他们吵的心烦了,那大家干脆闭嘴吧。

  就听李自成接着往下感慨道:

  “有一天,你们都挨个到孤这个位置上坐坐,你们就明白了。好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难!

  这把椅子,虽然铺着厚厚的棉褥子,可这棉褥子下面,生着无数钢针,无时无刻不在扎孤的屁股!

  大道理,以后诸位就不要讲了,孤才三十八岁,还没糊涂。诸位有闲暇的时候,多多想些实际可行的法子,怎么弄来钱粮,怎么养活这几十万军队,这就是孤最需要的!”

  这番话讲出来,底下大家更是哑口无言了。

  他们议论的这些,在崇祯的朝廷上,恐怕也不例外在议论。

  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大道理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崇祯和李自成的境遇,其实没什么两样。从这个方面讲,崇祯也是可怜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崇祯走到今天,大部分责任,还是他决策失误,自己造成的。

  由于崇祯的弱智和无能,导致中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也正是李自成的崛起,才造就了中原的赤地千里,正如李自成所说的,乱成了一锅粥,成了一个压的崇祯喘不过气来的大包袱。

  到现在,局面就变成了谁灭了崇祯,就得接过他肩上那个大包袱来背着。

  李自成正是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心绪烦乱。

  见大家都不出声了,李自成心里才好受一些。他打到北京,到现在,心里感受到更多的,不再是喜悦、激动,而是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压力。

  要不然,他也不会同意李岩去和崇祯讲和。

  他让身边的书办拟旨,给进南城的前军指挥,制将军袁宗第,让他务必约束军队,不得扰民,违犯军纪者斩立决!又让人骑快马去催正在路上的杜勋,令他天亮务必赶到这里。

  然后,他对李岩道:“议和这事还要办。朕心里明白,你是对的,咱们来京师来的早了。可是,当时之势,不来京师,恐难服众。”

  李岩只能称是。心里却明白,是他闯王过于骄傲了,以为天下可乗胜而定,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不同意见。

  待他一路征战,头脑渐渐冷静,军需物资,粮食,开始渐渐困扰他,越发感到责任重大,开始思考进京之后的事情,才发现事情不是他当初想的那样简单。

  他不愿承认是他自己失误,反而以“恐难服众”来推脱了。

  如果李自成意识到错误,能够接着改正,李岩是不会有三心二意的。关键就在于,他明知道自己错了,仍旧会执着的错下去,直到不可收拾,将老本都搭进去。

  好在他的词典里没有认输这两个字,他仍旧会找机会东山再起。

  孙传庭“柿园之败”,正是李自成这种性格的最好体现。

  那时,孙传庭连施诡计,打的李自成十分被动,处处受制。局势对李自成十分不利,李岩是不主张与孙传庭决战的,建议大军暂时转移,跳出明军包围之后,寻机再战。

  李自成明知胜算不大,仍执意决战。若不是明军缺乏粮草,跑到柿园里摘柿子,自乱了阵脚,李自成必败无疑!

  李岩事后分析李自成的性格,结合他历次战败的事实,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完全就是一种赌徒的性格,而且是那种身无分文,就是戒不了赌瘾的赌徒。

  大凡有一点本钱,他就会到赌场里去试一下运气,明知道会输的精光也在所不惜,反正他本来就一无所有。

  幸运的是,李自成这一次赌赢了,赚的还不少,但他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还要继续赌下去。

  李自成知道这次和崇祯“shouhand”,他可能真的会输的一无所有,要想办法扭转不利局面了。他心里,可能真的不想去推倒崇祯,不想去接崇祯身上背的那个包袱了。

  他对李岩说道:“让杜勋去和崇祯说,只要他答应给咱们银一千万两,金一百万两,粮食一百万担,今后不再发兵攻打咱们,孤可以去掉帝号,退守河南。

  而且,孤可以出兵辽东,帮他去把那个满清灭了。但是,要让他记住,孤不受他管辖,孤自己管自己的事,不会去觐见他。

  他若是不答应,待孤攻破京城,他后悔晚矣!”

  崇祯都穷的跟大臣们借钱,他去哪里淘弄那么多金银给李自成?

  有史料说,李自成进京之后,从崇祯的內帑搜出几千万钱,这个恐怕有点夸张。

  崇祯是个心思极细,小心眼到家的主,自己家里有没有钱他会不知道?

  再者,袁崇焕守卫辽东,崇祯信任他时,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从不问数目,只问够与不够。从这一点看,崇祯不是守财奴。

  自己家里放着几千万,国家都到了大厦将顷的地步了,还舍不得花,还要问大臣借钱。这事万历可以做出来,崇祯恐怕做不出来。

  李岩此刻已经不关心这条件崇祯能不能答应,以及李自成心里在想什么了,一个赌徒,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字:失败。

  他关心的,是如何把崇祯弄到西北王烁那里去。

  既然李自成愿意谈判,王烁就有机会把崇祯弄走。他冲李自成躬身施礼道:“臣遵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