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76.将士献血染红石河 献策猛醒密云营中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4126 2022-12-24 16:27

  面对大顺军的全面进攻,吴三桂的明军首先迎敌的,是火器营。

  但明军不像王烁的火枪手一般,他们不懂如何使火枪射击不间断,火枪装药烦琐,火药配比,制作方法都不对,威力不大,射程甚近。

  顺军一轮冲锋就接近了壁垒,明军火器营官兵纷纷后撤,长枪营士卒从后面冲上来,和接近壁垒的顺兵厮杀在一起。

  冷兵器交锋,场面更加惨烈。兵刃撞击,刀砍入肉,鲜血横飞,惨叫呐喊,响成一片。

  关宁铁骑名不虚传,士卒进退有序,刀马纯熟,死战不退。

  大顺精兵也是个个凶悍,不畏生死,呐喊一阵高过一阵,冲锋一浪快似一浪。

  眼看着明军大阵开始混乱,渐渐不敌,跑回后面的火器营已经换上刀枪,重新杀回来,将凶悍的大顺士卒再次赶回石河以西。

  战至中午,北翼城那边喊杀不断,浓烟滚滚,似乎要抗不住郝永忠的进攻了。

  北翼城面临北山,旷野无法坚持,明军守将副总兵冷允登只能带兵死守城池。

  大顺军在标左果毅将军谷可成指挥下,士卒已经架起云梯。郝永忠身先士卒,攻上城去,双方在城头展开激战。

  西罗城这边,双方仍旧势均力敌,在石河两岸胶着厮杀,血流遍地,死尸枕籍。

  李自成在土山上看着,冲身边的刘宗敏道:“将骑兵调过去,冲他中间。”

  刘宗敏挥动黄色令旗,顷刻间,军阵后方三千骑军发动。

  顺军步兵纷纷跑向东西两侧,大顺骑军从天而降,踏的石河上浪花飞溅,大地震颤。

  三千骑军宛如一条黑龙,迅速钻入明军军阵,马蹄声碎,马刀飞舞。

  恶斗了一上午的明军士卒已经精疲力尽,看到大顺骑军飞奔而来,知道不敌,纷纷向后奔逃,大阵一下变得混乱不堪。

  胡守亮知道再也无法抵抗,下令全军撤入西罗城。

  大顺骑军砍杀着明军队尾的士卒,一气追到西罗城下。顺军步卒随后遍野跟来,准备攻城。

  吴三桂就站在西罗城上的垛口后面,一直看着这场城下的厮杀。大顺士卒骁勇过人,不由看的他心寒。

  面对如此悍卒组成的军队,山海关恐怕一天也守不住。

  他再次派出信使,去寻找已经极速赶来的多尔衮,催他加快行军。然后,他对胡守亮耳语一番,便下城回山海关主城去了。

  不一会儿,西罗城城头上打出白旗,一个士卒在城头大喊道:“别打了!我们胡将军说了,他不想陪着吴伯送死,对抗大顺陛下,他愿带我们投降!”

  大顺骑军将领李牟命士卒回话:“打开城门,士卒全部出来!”

  一会功夫,城门缓缓打开,一队残兵败将,满脸灰尘,拖拖拉拉,从城门洞里慢慢走出来。

  李牟看着不似有诈,打马缓缓接近城墙。身后,他的骑军也随着他向城墙靠近,准备押解投降的明军出城。

  以往顺军攻打明军驻守的城池,基本都是这样,一战下来,明军就会乖乖投降。

  西罗城的明军能坚持一上午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是以李牟不可能想到明军有诈。

  他不知道,此时西罗城的城头上,十几门大炮已经装上散弹,调好角度,对准了大顺骑军。

  炮手目测距离,大顺骑军已经完全进入大炮射程。炮手向一旁的胡守亮点头,胡守亮也点点头,走下城墙。

  炮手点燃大炮引信,城头上冒出大片白雾。

  引信燃至尽头,“嗵嗵”十几声大响响过,十几门大炮炮口里依次冒出火光,散装的几千小铁丸雨点般飞向城下大顺骑军,顷刻将其覆盖。

  大顺骑军猝不及防,纷纷被大炮打出的铁丸击中,成片的摔下马来。

  大将李牟首当其冲,被无数铁丸击中,死于城下。

  顺军步卒紧跟在骑军身后,队形过于密集,也成片被铁丸打死,城下顺军损失惨重,乱作一团。

  城内胡守亮重新带队杀出,一直将顺军赶过石河,顺军大败。

  刘宗敏大怒,亲率手下三千亲军奋死突阵,将明军进攻势头止住。

  经此一战,双方在西罗城这面互有攻守,谁也未占到便宜。

  李自成向山海关进发之后,在密云的宋献策却有些坐立不安。

  王烁怎么就那么肯定闯王会战败,满清会从山海关过来呢?

  他知道王烁是个指挥作战的人才,不然也不会在短短一年多便占领西北,拥兵自重。

  武将指挥作战,有的时候限于表达能力,并不能完全说出自己的道理,但往往他却是对的。那靠的就是一种先于思维的直觉,一种对战场信息高度灵敏的嗅觉。这种情况宋献策见过不少。

  王烁身为一方诸侯,不可能为劝他和李岩跟他走就胡说一气,他很可能说出的,正是他还没有找到理由的直觉。这不能不引起宋献策的重视。

  宋献策要是知道,王烁完全是靠先知先觉来告诉他结果,他也就不费这个脑子了。

  到底哪里不对,让王烁认为闯王要输呢?他一个人独自坐在军帐里,看着地图,思索着哪里有漏洞。

  时候一长,他还真看出毛病来了,唐通那里不对。

  闯王曾经给他看过满清顺治写给吴三桂的信,那信是唐通抓住了顺治的信使,从信使身上搜出来的。

  从地图上看,满清信使去山海关是要走一片石附近,但他不会经过一片石,而是在五里之外的关下经过。

  唐通的哨探跑到五里以外那么远的关下干什么?再说信使身怀使命,定会十分小心,怎么就那么巧,撞到几个逛来逛去的哨探手里?

  唐通绝对有问题,他这是在误导闯王!

  怪不得闯王提到要唐通去山海关接防时,他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原来毛病出在这里!

  宋献策这才叫直觉,王烁那只能叫提前知道答案。

  他赶紧找来李岩和王烁,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他俩,还没等这两位琢磨明白,他就又想到一点,在翁后的满清主力,是不是清军全部的力量?

  如果清军自翁后分兵连城,有一部分主力去了山海关,不用许多,有五万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五万人,那么,对方就会在兵力上超越闯王的力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