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61.三桂演戏拖时间 旗主不忿现转机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4013 2022-12-24 16:27

  打发杨坤去沈阳见多尔衮之后,吴三桂命人将山海关内士绅中有名望的都找到府中,对他们讲了大顺皇帝要招安他,给他发军饷,并加封他侯爵的事。

  然后他对大家说道:“国家倾颓,先帝崩殂。三桂囊受先帝厚恩,本益以死报国。惟悬孤军于外,虽有心实无力抗拒,恐徒害将士性命,故三桂欲降之。然三桂难时,诸君鼎力相助,此恩三桂岂肯蘧忘!

  三桂个人荣辱生死,实乃小事。只恐三桂进京,这边塞定为顺军占领,京师拷掠士绅之事要在此重演。

  倘因三桂之降而令诸君受尽拷掠之苦,实三桂所不愿也!左右两难!今大顺饷银、爵书将至,如之奈何,请诸君教我!”

  分明就是恐吓众士绅,让他们跟着他一起和李自成做对,却说的如此冠冕堂皇。这吴三桂还真不是省油的灯。

  士绅们听他说完,不由面面相觑。

  山海关离的北京不远,多有京师士绅逃到这里,顺军拷掠士绅的惨状,早就传的沸沸扬扬。

  士绅里名望大的****松首先冲吴三桂跪倒,大声道:“平西伯不可降啊!只要伯决心抗贼,我等有钱出钱,要粮给粮!”

  其他人也一并跪倒求告。

  吴三桂急忙起身相扶,痛哭失声道:“吾亦不肯降贼,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也!”

  这戏唱的,还真动感情。一时间,总兵府客厅里哭声一片。

  看看戏唱的差不多,吴三桂方道:“三桂还有一法,可免此难。”

  大家止住哭泣,细听吴三桂讲来。

  吴三桂便将借满清兵以灭李自成的法子说出来。

  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和赞同。

  吴三桂又道:“即便向满清借兵,其兵亦无法即刻就到,而大顺使节已自京师出矣。

  今诸君可做我暂代,迎之于远途,尽力设法迁延其使者,以使满清之师获赶至之余时,亦令我军有空隙修筑御敌之工事,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最后,这家伙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搞这么热闹,无非就是哄着这些士绅,替他挡住大顺的使者。

  这些已如惊弓之鸟的士绅们,早就被李自成的大顺军吓破了胆,只要能保住山海关,当然是吴三桂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当下以****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心、黄镇庵、高选六位士绅为首,组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迎接使节团,向南出发,去迎接大顺的使者。

  这些士绅估计可以拖住李自成的使者几天,那时候杨坤也该从沈阳赶回来了。

  如果多尔衮还是非要他投降不可,那就无话可说,他宁可投降李自成也不投多尔衮。

  多尔衮这家伙这么好的机会都会错过,比之他哥哥皇太极可就差远了。

  这时候,沈阳城里的多尔衮在干什么呢?其实,多尔衮也是坐立不安,左右两难。

  大清虽然建国,左有朝鲜宾服,右有蒙古相助,但总体看来,仍旧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论人口和财富,比之中原远远不及。

  此时中原战乱,没有明君尚不可怕。若有朝一日,中原平定,只要出一个明君,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他大清,到时候恐怕偏安一隅都不一定办到。

  女真人自喻的祖先完颜氏建立大金,也是打到中原才使金国发展壮大起来。

  依他的主意,中原大乱,正是天赐良机,不趁此时进兵中原,一举奠定大清基业,难道还要等待中原统一,出现明君吗?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后悔晚矣,就是能否保住现有的基业都难说。

  毕竟,这辽东大片土地都是从大明手里夺来的。人家出了明君,统一了内部,不出关来灭你,把属于人家的土地夺回去才怪!

  所以,早在李自成自陕西向北京进军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趁乱进军中原这个问题了。

  可是,满州大多数贵族目光狭窄,都还抱着偏安一偶,靠抢劫大明过日子的想法,反对他大举进兵中原。

  阿济格和多铎觉得,他们在辽东已经过得很好了,有大明这个软柿子捏着,缺什么去抢就是了,干嘛非要去占领?

  那么多汉人我们怎么管的过来?万一他们都起来反对我们,我们就有被汉人包围消灭的危险。

  因此,他们还是主张,即便是进关,也得象过去进关一样,快去快回,只劫掠物资人口。

  济尔哈郎、代善和豪格则根本不同意出兵关外。整个中原都让李自成给糟蹋一空了,我们这时候出去干什么,恐怕连洋落也捡不着,还得搭上人吃马嚼,不值得。

  和李自成争夺中原?开什么玩笑!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没有一百万也有八十万。

  我们才多少人?满打满算,连人家一半也不够,打得过李自成吗?

  打不过的话,把人都搭进去不说,再把李自成给招到关外来,那麻烦可大了去了!

  满清是旗主制度,兵并不全掌握在多尔衮手里,而是分做八旗,分别由各旗主掌控。

  这些旗主们不同意,多尔衮就是想出兵进关也做不到。

  后来李自成打出山西,看着确实有要把大明给拱翻了的样子了,济尔哈郎总算活动心眼儿了,想到要和李自成合作,共同灭掉明朝,然后他们平分天下。

  顺治皇帝即位之后,其实是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郎共同摄政的,济尔哈郎因为年龄大,名次还排在多尔衮前面。

  现在不管怎么说,另一个摄政王总算点头要谋划中原了,不管这主意高明还是愚蠢,这事总可以有商议的余地了,多尔衮当然同意。

  结果以顺治帝的名义给李自成写了封信,把共分天下的意思对李自成说明白了。

  李自成接到满清的信,连回信都懒得回,直接把使者给打发回来了。告诉他们,老实在你们那蛮荒地儿待着,别惹老子,不然灭了你!

  那时李自成在宁武击败周遇吉,大同、宣府主动请降,正是信心满满,觉得天下已无敌手,又哪里会把关外这帮野蛮人放在眼里?

  嘿,这下把这帮满洲贵族们给气的,这都狂没边了都!不成,得抽机会教训教训这小子。

  多尔衮终于看到了转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