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坑你没商量

进京觅才 307.发展速度不同 拖延也非妙计

大清,坑你没商量 老余 3899 2022-12-24 16:27

  济尔哈朗在偷偷学西北的技术造火枪,这个王烁是心知肚明的。

  发展经济,根据地需要大量的钢材,钢材生产不私有化是无法提高产量的。但关键技术还保留在军工基地,即便济尔哈朗买到的钢材,也不是用来造火枪的,只适合做水泥建筑的钢筋支撑,或者打锄头铧犁用。

  济尔哈朗没有机器设备,王烁不担心他能造出多少能用的火枪来,大炮就更不用说,没无缝管制造技术,没击发底火装置,能死他也造不出来。

  再说,他也不可能给他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不等他研究明白了,王烁就打到北京了。

  济尔哈朗毕竟是古代人,他脑子里无论如何不会有王烁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知识,他只惦记着拖一天算一天呢。

  可你就不想想,人家直接就是现代发展模式,直接向工业化迈进,你仍旧是脑子不开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拖的时间愈久,你岂不是愈加落后?

  你那边费心劳力能做火枪了,没准儿人家就能造半自动步枪和机关枪了,你那火枪还是落后。

  那边有王烁啊,将来的东西他都知道啊,只要条件合适了,他肯定会制造更先进的东西。

  凭济尔哈朗古代人的见识,他就是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这些,他斗不过王烁。

  此刻,济尔哈朗压根儿就没往那些地方想,他正瞅着西北军的漏洞呢。

  人家有电报机了,各部队通过电报机下达指令,有前敌指挥总部,还有后方决策总部,宋献策弄一大帮参谋们,整天围着地图转,哪会那么容易让你找着漏洞?

  结果就是,西北军渡过黄河之后,各集团军齐头并进,依靠先进武器,同时发动进攻,使清军各防线同时面临压力,毫无破绽可言。

  济尔哈朗就纳闷,要说渡河的时候,王烁统一规定了时间,大家一起开始,这个还说的通。

  可渡河之后,各地方地势不一样,防守牢固程度也不一样,西北军有些已经快速突破防线,却突然停止进攻,原地驻扎了。

  他们不冒进,而是在等待另一个方向上的军队突破之后,然后他们才统一行动,向下一道防线进攻。

  反正武器先进,不怕清军反击,那就跟围猎一般,把清军圈到一起,然后彻底消灭!

  绝不能把仗打成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让清军钻了空子。

  这是决策常委会反复交代的事情,任何一个兵团主官也不许违背,必须等待前指电报,统一行动。

  济尔哈朗哪知道王烁有这么先进的玩艺儿啊,几百里,上千里都能互相立刻联系,通讯,想破脑袋他也想不到这个。

  他只看着被西北军占领的一个个城镇犯愁。

  人家没有一支部队前突冒进的,都是齐头并进,互相可以支援,缓缓围绕着真定,形成一个半圆,逐渐向着他合拢过来。

  照这么打下去,他打人家哪儿都不合适,人家周边部队相距不远,立刻就会赶过来围歼你。

  真是一点下手的机会都没有,走又没处走,就给人家活活困死在真定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南边他一筹莫展,眼睁睁看着西北军向前推进毫无办法,北边又出事了。

  郑成功集合了自己所有的战船和运输船,载着二十万江南整编了的骑军,在天津卫登陆了。

  天津提督骆养性,一枪未放,直接投降了,还和郑成功合兵一处,向着北京杀去!

  天津到北京,不到三百里地,骑兵那是眨眼就到啊!

  你说这个骆养性,看着忠厚老实,话都不多讲一句的一个人,怎么这么缺德呢?

  当初多尔衮可是对他恩宠有加呀,亲授天津提督之职,加封太子少保。你哪怕冲郑成功开两炮,放两枪再投降呢,也算你对得起大清对你的栽培!

  人家骆养性早就是王烁的密探啦,你多尔衮对他恩宠有加,那是你多尔衮不识人你怨谁去?

  唉,看来这汉人还真是靠不住!你强盛,天下无敌的时候,他们哈巴狗儿一样,跑来冲你摇尾巴讨好,可乖了。

  你落难了,像现在这样风雨飘摇了,他立刻就翻脸,冷不丁就反咬你一口,向他的新主子讨好去。

  济尔哈朗原本是留了一手的,他还有十万正黄旗精锐,全部由满人组成。他要在找到西北军进攻的薄弱环节之后,集中这十万精锐,一举歼灭西北军一部,以震慑王烁,让他知道大清还有力量,不是软豆腐,他想捏就捏。

  这样一来,一是可以扭转战场劣势也说不定,二就是可以逼迫王烁被迫坐到谈判桌上来。

  如果那样,他就有时间制造更多的火枪,不怕王烁了。

  现在,郑成功把这一切都给打乱了。

  绝对不能让郑成功杀到北京去啊,那样,皇上和圣母皇太后有危险不说,他防御大军的后路也给切断了!

  就在这时候,山西那边满达海的报告也来了。

  满清没电报,只能靠人和马跑,山西又一路高山险关,能在西北军进攻五天之后把消息传过来,就算不错了。

  李过和高一功已经突破黄河进入山西,满达海步步为营,一路防御,怎奈武器不如人家,只能退却到太原一带防御。

  现在,南边的李达也越过黄河,找准了清军防御弱点,一路攻城掠地,过了上党,要和李过合兵一处了。

  而高一功则向大同发动了攻击。大同城墙被多尔衮拆毁,已经无险可守。

  一旦高一功攻破大同,一路南下就没有障碍了。

  到那时候,满达海就会被西北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围,面对优势兵力的西北军围歼。

  太原肯定守不住。满达海觉得,他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计划,由固关撤向河北的话,高一功很可能由大同奔宣府,直取北京,那样北京就危险了。

  所以,他临时改变策略,放弃太原向大同增兵。一旦大同失守,他就回撤宣府,守卫居庸关,挡住西北军对北京西侧发动的进攻。

  满达海还是比较有军事经验的,他如果不去守居庸关,北京还真是危险了。西北军就是这么布置的,李过和高一功就是要出大同,拿下宣府,从西侧包围北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