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倾城皇后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出征誓死大会

大清倾城皇后 独孤九招 4151 2022-12-13 16:04

  午门是北京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

  午门东西北三面都有约四丈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午门正中有重楼,是九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十三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

  午门城楼上的建筑,是北京城建筑的第一高峰。

  午门是皇帝下令出征的地方。

  午门的前方,搭建了一个长约二十余丈、宽约二丈、高约一丈的临时高台建筑,这便是本次三万大军出征南明的出征仪式宣誓台。

  此时,宣誓台上立着一块高大的黑色屏幕,上面写着:“剿灭南明出征誓师大会”。

  多尔衮皇帝坐在宣誓台中央,身后身穿黄马褂的大内侍卫持刀而立,宣誓台两旁,大清在京的四品以上大臣全部站列两旁。

  本次出征的征南将军博果尔身穿战袍列于宣誓台下。

  十五名护军营、健锐营、骁骑营。。。。。。的统领笔直的列于博果尔之后。

  前方,十五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排列着两千名八旗将士,每个方阵将士们穿着统一颜色的战袍和头盔,每个方阵前搭建了一个宣誓副台。宣誓副台周围插满了代表部队番号的旗帜,中间立着一根三丈高的旗杆,旗杆上不同图案的旗帜迎风飘荡。

  每个宣誓副台之上,站着一名传声兵,对于这名传声兵没有其他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嗓门大,能背诵皇上的旨意。(其实不会背也无大碍,因为他们准备了誓师大会的文字稿)。

  午门的城楼之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上至王孙公子、富家子弟,下至贫民百姓,贩夫走卒都赶来看热闹,乌压压的一片把整个城楼都挤满了,不仅如此,午门四周,还围满了北京城的百姓。

  护军营、前锋营的八旗士兵手握长刀,将众百姓挡在了警戒线外。

  几十万人的午门,此刻鸦雀无声。

  古代没有大型的娱乐活动,这出征仪式自然是令人激动的时刻,看热闹群众自然不少。

  “启奏陛下,宣誓大会准备完毕,请皇上下旨开始”。

  兵部尚书轰承畴上前跪奏道。

  “朕,大清皇帝,多尔衮,宣布:剿灭南明出征誓师大会现在开始!!!“。多尔衮从龙椅上站起来,右手举起拳头,高声吼道。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清万年基业永不朽.”

  两边的大臣和和众八旗将士高呼。

  就连吃瓜的群众也跟着高呼。

  一时间,震天的吼声响彻宇内,直冲云霄。

  受到这震天的吼声的鼓舞,多尔衮斗志昂扬,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征战岁月。

  “停!!!“,多尔滚右手举起,往下一压。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请皇帝检阅八旗将士出征将士!!!”。

  洪承畴上前奏报后退下。

  “骁骑营统领额尔镇叩告皇上,骁骑营两千将士出征准备完毕”

  “健锐营统领乌苏默叩告皇上,健锐营了两千将士出征准备完毕”

  “骁镶黄旗都统叶赫拉真叩告皇上,镶黄旗五千将士出征准备完毕”

  “正黄旗。。。。。。。”

  “正蓝旗。。。。。。”

  “正红旗。。。。。”

  十五名统兵将领一逐个出列跪在多尔滚前面。

  “众将士辛苦了,请起!!!”。多尔滚右手朝上一抬道。

  “为皇上效力,万死不辞!!!”。

  十五名统领跪拜后归位。

  “检阅完毕,授征南将军印,授征南将军印,授大清国国旗”。

  洪承畴又道。

  博果尔上前跪地叩首,多尔滚将内务府总管索尼递过来的大印和大清国旗郑重其事的交给了博果尔。

  博果尔一手举帅印,一手举国旗后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士高呼三次,“万岁万岁万万岁。”

  “请皇上训示!!!”。洪承畴道。

  索尼又将准备好的皇上训示稿递给多尔滚。

  古代没有话筒,皇上训示可不能如后代的领导一样手拿话筒,随意发挥,多尔滚的训示文一词一句都得由大臣斟酌,皇上确认后才算完毕。

  “大清的八旗子弟们,南明余孽死灰复燃。。。。。”

  多尔滚念了几句便停顿下来。

  十五个副宣誓台的传话兵便将此语传递给了各个方阵的将士。

  。。。。。

  “朕在此预祝征南大军旗开得胜,大捷归来,届时朕将在此犒劳我三军将士!!!”

  十五个副宣誓台的传话兵又将此语传递给了各个方阵的将士。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便是古人的宣誓方式,借助于此种方式,别论三万兵马,即便是三十万兵马,也可以统一步调,统一口号,其威力可不弱于后代的话筒传音。

  “圣上训话完毕,将南明余孽祭旗出征“。洪承畴朝远处的监斩官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

  “斩杀逆贼”。

  不远处的监斩台上,监斩官大手一挥,抛出一只令箭。

  “咔嚓咔嚓咔嚓”。

  手拿大刀的武士们大刀舞动,顷刻间便将十名前明的叛逆头颅砍下,空气中血雾弥漫。

  “杀、杀、杀,杀敌立功,精忠报国”。三军将士怒吼冲天。

  “杀、杀、杀”,就连看热闹的百姓们也受到影响,喊起了口号。

  “三军开拔!!!,击鼓”。洪承畴开口,顷刻间战鼓如雷。

  博果尔便带领三军开拨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