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西汉万户侯

第七十七章 虚君政体

西汉万户侯 白眉玉堂 3885 2022-12-01 20:03

  周亚夫的府中,书房之中唯有周亚夫与剧孟两人。

  因为此时的两人正在商议事情,周亚夫听完剧孟的话后,不由的皱紧了眉头,思索一会说道:“这个晁补之怎么会提出如此无礼的要求?剧兄身为局外之人怎能掺和到朝廷争斗之中,尤其是丞相与御史大夫的争斗,纵然是我周亚夫若是掺和进去,一个不慎,恐怕也不免身败名裂。”

  剧孟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以剧某回绝了他们。”

  “这就对了。”周亚夫点了点头说道。

  周亚夫说的这么严重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西汉的历史中,也就是武帝之前,有四种角色一直在扯后腿。

  这四种角色分别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丞相,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丞相自行征辟的;永远不会顾全大局的地方,比如说诸侯王之类的;无休止挖政府墙角的豪强,比如说剧孟、郭解等人;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商贾,武帝之前盐铁不是国家专卖的。

  这四种人当中尤其以前两种为最甚。

  因为西汉王朝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虚君政体,具体行政由丞相负责。

  汉文帝时代,有一次皇帝和丞相坐在一起聊天。

  汉文帝问左丞相陈平,宰相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陈平的回答很精妙,他先用两个字概括了丞相的职责所在,这两个字叫做:“主臣”。

  什么叫做“主臣”,通俗的解释就是臣子的领衔者、主导者。

  这与当年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这样刘邦的心情才好一点,但心中对于韩信却始终有一根刺。

  不过陈平又进一步解释了一番说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依照陈平所述,丞相的管辖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帝国政务,包括内政、外交、人事,所以说汉初的丞相相当于现代的政府首脑(国·务·院·总·理),大致不差!

  陈平是不是在吹牛?非也。汉朝初年,帝国实施的是丞相负责制,从萧何开始,丞相就掌握着整个国家的事务大权。所以,刘邦临终之前,吕后最关心的是丞相的人选。

  “倘若萧相国去世,叫何人接任为好?”

  “曹参!”

  “曹参之后呢?”

  “王陵可用,不过他太过愚直,让陈平协助他好了。但是陈平也不能独当大任,可以命周勃为太尉,有这三个人,刘家的天下便安泰了!”

  事实正如刘邦所料,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这五个人,先后担任丞相,他们主持下的汉帝国政府,延续着汉初的黄老政治,给西汉王朝的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正因为天下太平,百姓称颂的是丞相,而不是深居宫廷的太后和皇帝。

  这种丞相主导、皇帝反而居于幕后的格局,古人称之为“君弱臣强、屈君伸臣”,今人叫做“虚君政体”,在这种政治格局中,皇帝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丞相才是真正的治国者。

  这种格局的背后隐约是黄老的影子,老子有云:“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汉帝国实行的是君主政体,天子的宝座由刘氏一族世代传袭,这样以来,保证了皇位的稳定性,却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即继承人的贤愚问题。

  没有人可以保证刘邦的后代永远英明神武,一旦出现不称职乃至渎职者,朝廷将何以堪?

  因此,汉初诸帝秉承道家无为理念,将治理国家的事务权交付给丞相为首的公卿朝廷。

  丞相对国事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了皇家。即便丞相与皇帝的意见发生冲突,丞相往往坚持己见,皇帝也不能因此怪罪!

  吕后要封娘家人为王,自己不能做主,只好厚着脸皮去求王陵,王陵偏偏还不给面子说:“当年先帝与群臣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无功不得为诸侯。”

  吕后无奈,只好去找另一位丞相陈平,得到了同意才得偿所愿。对于王陵,吕后虽然不满意,也不能责怪,于是明升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相权。

  丞相负责制与皇帝专制独裁相比,显然有三大优势。

  一是丞相(三公)不是家族世袭,可以举贤而任之。

  二是丞相不是终身制,一旦有重大失误、不能胜任可以罢免。

  三是丞相(三公)人数上比较灵活,可以专任一人,也可以两、三人甚至更多,实施集体管理。

  因此,说丞相负责制为中国古代政治中比较科学合理而灵活的部分,并非虚言。

  黄老思想的主导之下,天子无为,贤相执政,这是汉初最大的“王道”,也是汉朝之所以兴起的最大根本。

  这种丞相负责制从汉初开始实行,一直到汉武帝初年,还是行之有效的政治原则,但是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终于不能忍受丞相对他的约束,一场从丞相手里夺权的政治斗争很快在武帝一朝上演,最终以丞相一方的决定性失败告终,从而回到了“秦皇陷阱”这个老问题。

  这是因为丞相由于并非政·党选举产生,也缺少日本幕府体制下那种武力支撑,所以汉代的丞相一旦面临皇帝夺权,便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当然了王莽、曹操、司马懿之类的例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武帝建元六年,田蚡当上了西汉的丞相,他去见皇帝,坐在那里谈国事,讲要任命这个人做郎官,又讲要派那个人做县令,老半天汉武帝都插不上嘴。

  终于等到田蚡喝茶的时候,汉武帝得了机会说了句话:“你说完了吗?朕也要来任命几个官员!”

  从汉惠帝到汉景帝,大汉天子们一直守着国家元首的本分,现在汉武帝却不干了,他觉得不过瘾,像把政府首脑的活也揽过来自己干(这也是后世当中经常发现班·子·不合,书·记与市·长夺权的现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