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西洋之王

正文卷 第三百七十一章 巨大的利润

大西洋之王 小鹿爱小胖 8364 2022-11-24 16:18

  (求订阅!求票票!)

  虽然在战争期间,大马车之路行人少,但并非完全闲置。

  差不多同一时期,在路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卡罗莱纳内陆的开发。

  起初,大部分从费城迁出的人,行进到弗吉尼亚西南部,便不再前行。

  因为当地的山谷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壤也还不错,人们没有必要继续南行了。

  但山谷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久而久之,蓝岭背后的谷地的人口数量也达到了负荷。

  然而,新的移民不断地到达费城,又继续沿着大马车之路南下,阿巴拉契亚谷地再也无法容纳更多的人。

  于是,这些后来的移民只得继续深入南方。

  再往南,就是尚未开发的卡罗莱纳内陆地区了。

  当时的北卡和南卡殖民地,大部分居民点都在沿海一带,内陆区域只有在大河两岸才有城镇。

  广阔的内陆其它区域几乎是荒无人迹的。

  1750年代,一位叫做莫干·布莱恩特的丹麦后裔,带着家人,从宾夕法尼亚南迁。

  到达了弗吉尼亚西南部之后,他们发现该地区早已没有了留给自己家族的空间。

  于是他和他的家人们继续前行,穿过了通向南方的谢南多厄谷地,路过了一座名叫“引航山”的山峰,来到了属于北卡罗莱纳的皮埃蒙特丘陵地区。

  布莱恩特在皮埃蒙特丘陵上安顿了下来,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布莱恩特据点”。

  布莱恩特也是贵格会的信徒,因此在七年战争之后,他的据点也吸引了许多后来者的投奔。

  这批后来的人里,除了贵格会信徒以外,还有很多摩拉维亚弟兄会和阿米希教会的信徒。

  摩拉维亚弟兄会起源于欧洲的波西米亚(捷克),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启之前,他们就曾公开反抗罗马教廷。他们的理念是每个人都要平等自由地生活、不应受到统治者的约束。

  后来,遭到罗马教堂和世俗君主双重迫害的摩拉维亚信徒辗转欧洲各地,其中一支迁到了莱茵河谷,又随着德国人移民到了北美。

  阿米希教会则是起源于瑞士,18世纪初转移到宾夕法尼亚,是一个保守的教派,信徒都崇尚简朴的生活。

  尚未开发的卡罗莱纳内陆,是这两个教派的理想乐土。

  对于摩拉维亚弟兄会来说,这片寥无人迹的土地上,没有政府的管理、没有税收、也没有宗教思想的禁锢,正好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自由、平等、公共的社会。

  而对于阿米希教会来说,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土地,正好是可以保持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的归隐之所。

  于是,这两个教派的信徒在这里落地生根。

  他们以布莱恩特据点为中心,繁衍生息,仅仅过了两代人,卡罗莱纳的内陆便建立起了一座座村庄,一直延伸到萨凡纳河沿岸,佐治亚的边境。

  布莱恩特最初选择落脚的皮埃蒙特丘陵,后来发展成了以夏洛特、萨尔斯伯里和温斯顿萨勒姆一线为中心的北卡罗莱纳最繁华的地带。

  布莱恩特在谢南多厄谷地里探明的那段路,也被称为“卡罗莱纳之路”。

  到后来,更多的摩拉维亚信徒跟随而至。

  路上经过的那座几十公里以外便能看见的“引航山”,成为了丑国摩拉维亚信徒的一个精神象征。

  当他们顺着大马车之路南下,看到这座形状特别的山峰时,便知道,前方就是北卡罗莱纳,就是自己的家园。

  卡罗莱纳的内陆壮大了,来自北方的康尼斯托加马车纷纷驶上了这条路,把隐藏多年的卡罗莱纳内陆地区和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等发达区域连成了一体,因此这一段路也被归为了大马车之路的一部分。

  在大马车之路的带动下,南方各殖民地的内陆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还不是大马车之路的所有的历史功绩。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马车之路成为了殖民地大陆军最重要的补给线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殖民地最终的胜利。

  由于南北方的经济差异,独立战争时期,南方的几个殖民地打得很艰难。

  英国拥有殖民地所没有的制海权,南方各地的沿海城镇均被英军封锁。

  虽有法国在牵制英国海军,但以种植业为主的南方,在后勤上仍然相当吃紧。

  特别是北卡罗莱纳殖民地的军队,一直是被英军重点围攻的对象。

  而在八年时间里,支持着北卡罗莱纳坚持抗争的,就是这条大马车之路:

  物资和兵员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通向远离被英军封锁的海岸线的卡罗莱纳腹地,为南方的前线提供支持。

  英国人当然也知道这条路的重要性。

  1780年,英军的副总司令康沃利斯侯爵亲率队伍,向夏洛特挺进,目的就是要切断大马车之路,逼迫南方大陆军投降。

  当时的南方大陆军,在康沃利斯的进逼下,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场败仗,命悬一线。

  这时,华盛顿在大陆会议上,力排众议,把战场上的新秀纳瑟内尔·格林派到了南方前线。

  格林到达北卡罗莱纳之后,率领大陆军,退守到内陆,在大马车之路沿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袭击康沃利斯,让康沃利斯的英军疲于奔命,消耗着英军的体能和士气。

  次年,两军在小镇吉尔福特进行决战。康沃利斯的英军虽然名义上取胜,但自己的损耗也大大地超出了预料,不得不放弃了对格林的纠缠,率队脱离战场,北上转战弗吉尼亚的约克城。

  格林成功地保住了大马车之路的通畅,也保住了南方大陆军的实力,为随后到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后,吉尔福特被改名为格林斯堡,以纪念格林的这番贡献。

  这场以大马车之路为核心发起的战役,是独立战争时期,南方战线的转折点之一。

  从此,南方战场英军的优势逐步丧失,大陆军掌握了主动权。

  康沃利斯离开后,南方大陆军便发起了反击,收复了被英军占领的南方各处城镇。

  到几个月后进行的那场决定性的约克城之战前夕,英军在南方只占有查尔斯顿和萨凡纳两座城市,别的据点已被大陆军扫清了。

  丑国建国以后,大马车之路继续效犬马之劳。

  1840年代,弗吉尼亚境内的路段被铺上了水泥,成为了美国最早的水泥大道之一,被称为山谷快速道。

  然而,当铁路和公路系统逐渐发展之后,大马车之路,连同曾经沿途的人们引以为傲的康尼斯托加马车,都逐渐淡出了历史。

  但这条路作出过的贡献,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如果没有这条路,丑国南方内陆区域的发展不知会滞后多少年,阿巴拉契亚山南段的独特文化景观和乡村音乐也不会产生,独立战争中的南方大陆军也或许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因为它对丑国南方的种种贡献,这条路被誉为丑国南方的母亲路。

  正是有了这一条条充满历史的光辉之路,才有了丑国的今天。

  因此,修路永远是不过时且正确的发展方向。

  但一号公路能否顺利在大西洋城附近落户,还得看黎耀阳等人的谋划。

  此事事关大西洋城集体利益,所有人必须放下矛盾和偏见倾城合作,才有可能啃下这一大块蛋糕。

  于是,这场在后来被誉为‘奠基大西洋城’的会议,在太平洋酒店小型会议室中召开。

  与会的无不是大西洋城数一数二的人物,共有20余人,主持者是基尔埃兰德。

  为了这块大蛋糕,他从特伦顿赶回来主持会议,这将是他在大西洋城的最后一舞。

  等项目落地,大西洋城也将彻底改头换姓。

  正是因为有这个默契,黎耀阳才愿意跟他进行这次合作,要不然指不定生出什么幺蛾子呢。

  “先生们,这次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为了一号公路落户大西洋城一事,能否成功,取决于各位能否精诚合作。”

  马菲特笑说:

  “多少年了,咱们头回聚这么齐,要是利润不够分的,都对不起这阵仗。”

  “这话我赞同,咱们还是先把账分一分,再聊其它比较好。”马尔科一脸贪婪,恨不得独吞的样子。

  基尔阴着脸:

  “怎么?要不你们先打一架?谁赢了算谁的?”

  黎耀阳失笑道:

  “一群老胳膊老腿的,再把自己打进土里,都歇歇吧,这次咱们按劳分配,谁出力多谁挣得多,别整没用的,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这赤果果的威胁顿时起到作用,全场噤声,马尔科他们也都很给面子,一句不吭。

  基尔继续道:

  “我们能够争取的路段全长超过120公里,按照100万刀每公里的造价计算,总工程项目1.2亿刀起步,诸位可以算算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

  马菲特就是搞建筑的,算的飞快:

  “至少5000万起步!”

  听好了,是至少,如果他们狠一点,6000万也不在话下!

  基尔提醒:

  “还是要保证质量的。”

  马菲特耸了下肩:

  “我这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给出的数字,如果不保证质量,至少8000万起步。”

  天文数字!

  这个年代的5000万,快要逼近后世的10亿美刀了,非常值钱。

  当然,如果跟20多人平均分,那也没多少钱。

  不过怎么可能平均呢,基尔和黎耀阳肯定拿最大头,另外几位委员也都要多吃多拿,剩下点零头给大家分,这才是最合理的分配。

  黎耀阳估摸着,自己少说也能分到1000万,多的话,1500,2000,也是有可能的!

  大蛋糕天大的蛋糕,必须拿下!

  他紧跟着说:

  “我知道这个项目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一定可以战胜困难,一起发财!”

  众人举杯:

  “一起发财!”

  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随后他们商量了一下具体措施,谁负责什么工作,都有很明确的分工。

  黎耀阳和马菲特二人主要负责施工部分,公关方面交给基尔埃兰德,而马尔科则负责协调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佩洛普负责后勤。

  每个人都不闲着,为了挣钱,必须要付出汗水。

  其实丑国的公路文化很有趣,也可能跟丑国的霸权主义有关,导致很多人被丑国文化洗脑了。

  就比如66号公路,可以说是丑国的文化象征。不仅沿途有秀丽的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

  66号公路东启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西至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穿越了8个州,全长约3940千米,经过了五大湖地区、密西西比河、奥扎克山地、大平原、洛基山、莫哈韦沙漠等多个地形区,一直到达西海岸边的阳光小镇圣莫妮卡(属洛杉矶)。

  最初,它只是丑国编号公路系统中普通的一员,但在它建成以后的年代里,几次发生在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成就了这条传奇的公路。

  这条如今举世闻名的公路,最初却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影响下修建的。

  这个小人物名叫塞鲁斯·阿弗里,原为俄克拉荷马城的一名保险推销员,后来在1910年代美国中部石油产业兴盛之际,到石油之都塔尔萨成立了一个阿弗里石油公司。

  这时候的丑国刚步入进步时代,管理者一改以前的贪腐,开始更加关注民意;

  这同时也是汽车在逐渐被普及的年代,福特公司的流水线生产成功地降低了汽车的成本,让广大的中产阶级能够买得起汽车。

  因此,“好路运动”在丑国大行其道,各地的人们呼吁政府,修整早已破烂不堪的公路,并建设更加密集的公路网,以方便人们开车出行。

  阿弗里也参与了好路运动,并且很快就成了塔尔萨地区好路运动的领袖。

  和许多地区的好路运动参与者只是喊喊口号不同,阿弗里比较务实,他亲自参与到了好几条不同公路的筑路委员会中。

  由于他人缘好,在委员会的工作也很出色,塔尔萨所在的郡邀请他担任郡长。

  在他当郡长的任期里,做了一件让塔尔萨上上下下都叫好的事:重建11街大桥。

  ()

  1秒记住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