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浩做出的实验预言……竟然成真了!

  

  当找到了研发方向,研究就可以开始了。

  王浩并没有急着去闷头做研究,他还是很照顾学生们的,因为想着和学生们一起做研究,最少让他们理解杨-米尔斯理论,他特别留出了半个月的‘作业,。

  作业内容就是一些有难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一篇相关研究的小论文。

  “你们试着理解这些资料,量子力学包含的范围很广泛,但是,我们只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而不是物理。”

  “这很重要。”

  “数学才是基础。你们不需要去深入理解量子力学,或者是更复杂的粒子标准模型,而是要理解其中的的数学基础......”

  王浩很耐心的做出了解释,他还特别夸奖了一句丁志强,“做研究,灵感很重要,丁志强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有很多想法是突然的,但是很重要。”

  “未来你们单独做研究的时候,也要注重每一个想法,也许偶然的想法,就能够让你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方面要有发现思维,不要被你的知识所局限,尤其不要被那些‘正确的知识,所局限,要敢于去质疑。”

  王浩又说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随后才结束了课程。

  学生们拿着资料离开了。

  丁志强走在最后面,他看着手里的资料感觉很郁闷。

  年前,他完成了代数几何的学习内容,生活就只是和其他研一的学生一样,正常的上课学习。

  或许在其他学生看来,弄懂课堂上的知识就已经很不容易,占用一天大部分时间。

  丁志强则感到非常轻松。

  这是近三年来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每到晚上的时候,他还能有两、三个小时的空闲,周末就更加轻松了,上个周末,他甚至早上睡到了十点半。

  这简直就是梦幻一般的生活。

  他找到了曾经的轻松感,可现在轻松又结束了,只是手里的一大堆资料,就足够占用大部分空闲时间了。

  “生活,好难啊!”丁志强郁闷的想着。

  每天都学习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其他人总是督促他学习。

  寒假回家的时候,他进门听到老妈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很忙吗?我还以为今年你不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我和你爸可都知道了,你的导师是王浩,小强啊,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可一定要给咱家争口气,以后也当个大科学家!”

  丁志强听着满心都是泪,他真没想当什么大科学家!

  ......

  王浩开始认真做研究了。

  杨-米尔斯方程是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每一个种类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原来的研究并不能照搬硬套。

  他对于ns方程的研究很深入,但也只能利用相关的方法对于杨-米尔斯方程进行近似求解。

  “近似求解有什么意义呢?”王浩思考的摇了摇头。

  如果是无限近似于某一组精确解,求解还是有意义的,但因为终究是近似解,后续对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很困难。

  “但是,任何一组解,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都很困难。”

  王浩还是觉得自己被量子物理的内容影响了,他要做的是以纯数学方式去研究,就不要被物理方向的内容所影响。

  他一直思考着。

  这次不是闷头在办公室里,像是闭关一样做研究,生活还是正常的。

  林伯涵找了过来。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项目资金也已经拨付,林伯涵还拿到了奖金,自然对研究很积极,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想下一步的研究,就来找王浩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林伯涵进了办公室,坐在沙发上说道,“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

  “这样塑造出的微观形态,比单原子肯定要复杂的多,但也可以慢慢的进行完善。”

  “我们做半拓扑的定义,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就像我们所研究出的新型几何。”

  “一步步的来讨论......”

  这是林伯涵想到的办法。

  王浩发表的新型几何内容,针对的只是单元素物质,就比如铝、金、铜等。

  因为针对的只是单元素物质,新型几何并不适用于复杂一些的化合物。

  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半拓扑体系,来覆盖复杂材料的微观形态构造,但是研究却遇到了问题,想不到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如果只是把难度扩大一点,只讨论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复杂度肯定会提升很多,但也没有到不能解决的程度。

  林伯涵的提议还是很有价值的。

  王浩摇头道,“如果只是拓展到两个不同的原子组成,确实会变得容易一些,但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并不是难或者简单。”

  他继续道,“微观形态,也可以理解为凝态物理中的拓扑磁性磁性链,这种拓扑形态的节点并不一定是以分子为单位的。”

  “也就是说,在组成拓扑磁性链时,也可能同一个分子,和其他分子链接的点位不同。”

  “这才是复杂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解释起来也很简单,比如“a“、“b“组成的分子ab,微观形态的构成,并不一定是ab-ab-ab-ab......,也有可能是aba-bba-abb-baa.......。

  正因为单独的分子,很可能不在微观形态一个节点上,才会让微观形态的塑造变得非常复杂。

  哪怕只有两个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也可能会存在数不清的变化。

  王浩继续道,“不管是两个素,还是三个元素,又或者是更多的元素,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说只从数学的方向做研究。”

  “现在我更确定这一点。”

  王浩站起来踱步说道,“我有个学生,叫丁志强,你应该见过吧?”

  “他给我提了醒,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数学和物理是要分开的。”

  “如果把数学和物理结合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找一个物理学家加入到项目中,而不是我们几个进行研究,同时问题也会变得非常非常复杂。”

  “所以针对这个研究,我们不再去考虑物理问题,只考虑塑造新的拓扑定义,只考虑以代数几何为基础,去塑造一套全新的拓扑体系。”

  “如果是后续要转到微观形态的研究,我们再利用定义好的框架,来对其进行特定的研究。”

  “数学理论,才是最重要。”

  “只要我们打好了理论的基础,微观形态再复杂,也只是一种应用而已........”

  王浩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说法肯定会得到数学界的认同,很多数学家都是这样想的,尤其是做纯数学研究的数学家。

  纯数学,就是数学基础。

  有了大量纯数学的研究,才会打好应用数学的基础,近而联系到真正的应用。

  从纯数学到应用数学,再到现实应用,纯数学和现实应用之间,还有个‘应用数学,,正因为如此,好多人就认为‘纯数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和现实应用严重脱钩。

  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没有纯数学的研究,应用数学的发展就缺少了基础。

  其实王浩说的内容并不深奥,只是数学理解的基础而已。

  很多人都能说出同样的话。

  林伯涵也能说的出来。

  但能够说出来,和做的时候能想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林伯涵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投入到研究中,还是总会不由得联系到超导,连续到超导体材料等内容。

  他发现自己确实应该拓展思维,王浩才是真正做到了把理论应用到研究中“

  等离开了王浩的办公室,林伯涵正好碰到了丁志强,他忍不住朝着丁志强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句,“厉害!”

  “什么?”

  丁志强顿时满头雾水。

  他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却总是被人夸奖‘厉害

  “到底哪里厉害了?我改,还不行吗?”他看着手里的资料欲哭无泪。

  另一边。

  王浩则是继续做起了方程的研究,和林伯涵谈了谈研究问题,他已经感受到邱成文所说的‘复杂性,。

  他刚才还在谈代数几何、拓扑学的问题,转到研究就变成了杨-米尔斯方程,两者根本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等再转回来的时候,他甚至都有些不适应,不由感叹一声,“还是要专心啊!”

  他决定‘闭关,了。

  如果是不断的被打扰,他想要专心做研究就很不容易。

  王浩在门口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

  这还是第一次。

  之前都是在计算机实验楼四层的主任办公室里,而现在则变成了梅森数科学实验室的主任办公室。

  当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以后,世界仿佛都安静下来。

  王浩也开始专注的研究。

  他放空自己的思想,不再去考虑什么量子物理,甚至不再考虑数学的其他学科,就只是针对杨-米尔斯方程,做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

  当真正投入进去以后,他发现一切似乎都豁然开朗了。

  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上,他的研究非常的深入,有很多方法都能够拿来使用,当然方法不一定是有用的,但也可以一个个的去试,而不是呆坐着没有思路。

  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灵感值也在不断提升。

  这说明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在进行了三天的研究以后,王浩还是被一个问题卡住了,长时间没有进展以后,他还是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他到校园里转了转。

  在校园里踱步的时候,也是一种对身心的放松,他路过了理学院实验楼,忽然想到很久没有过来,就干脆走了进去。

  他进了实验楼的大办公室,见到了忙碌中的周清源。

  周清源看到王浩很惊讶,“你怎么来了?”

  “过来转转。”王浩笑问道,“周老师,你在干什么?”

  周清源笑道,“还不是你们实验室的项目,几个计算问题。”

  王浩感兴趣的看了一眼,发现是几个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求解。

  “你也帮我看看,算的对不对。”周清源开口说道。

  王浩拿起了桌上的稿纸,仔细看起了上面的内容。

  周清源让王浩帮忙看看的时候,还没感觉有什么,等王浩真正拿起来看,他突然感觉到了紧张。

  那就像是小学生做完题,被老师检查对错一样。

  办公室气氛变得很诡异。

  周清源感受到了这种诡异,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但仔细一想又苦笑不已,换做是几年前,他根本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现在面前的王浩,已经被公认为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顶级专家,还可以加上一句“无人能比“。

  他做的计算被王浩检查,确实像是老师给学生检查作业一样。

  “唉~~”

  周清源忍不住叹了口气,他一边是为王浩的成就高兴,另一边也是感慨自己,多少年都没有提升。

  王浩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方程代入结果求解,等式两边已经非常近似了。

  其实项目相关的计算,有部分不用做的这么精细,是允许一定偏差范围的,显然周清源做的很有耐心。

  “您算的比我强多了。”王浩放下了手里的东西赞叹一句。

  周清源顿时听笑了,赶紧摆手道,“哪能比得上你?”

  “确实已经很精准了。”

  王浩道,“这种不能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其实用代入数值法就可以,不用做这么精准的分析。”

  他说着忽然停住了,嘴里连续念叨了好几句,“精准......”

  “精准?精准!”

  “对啊!”

  王浩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他知道该怎么办了。

  ......

  之前研究卡住的位置,就在于分析的不确定性。

  其实关键还在于精准的计算,而不是主要做复杂的分析,有关参数的计算更加精准,就能够依靠结果却做后续的分析。

  这样分析精准度就提升了。

  王浩马上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做研究,他甚至都忘记了吃午饭,许杰过来送饭都只是抬头说了一句,“放那里吧。

  然后就继续工作,也把事情抛在脑后。

  他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四点钟,才听起来产生伸了个懒腰,看着稿纸上的结果,表情却有些不确定。

  他分析出了一个范围解,还附带了一组列式。

  这有什么意义?

  王浩又扫了一眼系统任务,发现“任务一‘灵感值达到了18点。

  有了上一个S+级任务的经验,他很清楚‘20,点就是一个阶段,灵感值能达到18点,就说明他的思路没问题。

  他分析出的列式以及‘有些不靠谱“的范围解,肯定是具有某种物理意义的。

  可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灵感值达到了‘18,点,还没有达到‘20,点,就说明剩下的工作,就是对结果进行物理意义的解析。

  可问题在于,范围解的不靠谱。

  其中的参数数据,存在一个‘-0.38~0.38,的范围。

  ‘-0.38,,负值就是关键问题。

  虽然没有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但他也非常清楚,这个范围参数,很可能代表了某一种力或某一种性质。

  任何存在的一种力或性质,怎么可能会产生负值范围?

  难道是一组没有意义的结果?

  “不可能!”

  “肯定代表了某种意义!”王浩皱着眉头仔细的研究起来。

  想要分析出所得出结论的物理,就必须从头到尾再仔细的查看,方程最初每一个参数都是有意义的,

  不断转化分析的过程中,代表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变化。

  这是一个复杂的逻辑解析过程,还需要牵扯到大量量子物理的内容。

  王浩慢慢的进行研究,一点一点的深入,花费的时间甚至比方程解析还要多。

  接下来连续一个星期,他都闷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只是写出来的内容,就堆了厚厚一叠。

  但是闷头研究并没有什么成果。

  包括列式以及其他参数,倒是能分析出内容,但‘-0.38~0.38,的数值,依旧不清楚代表了什么。

  力的消失?

  能量的消失?

  为什么?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来。

  他打开了邮箱,查看了下邮件。

  和比尔卡尔的沟通,也跟着停了一个星期,沟通还是要继续保持,即便研究没什么进展,但只是积累想法,也同样是一种进步。

  在打开了邮箱以后,他却发现一封来自迪迪埃-马约尔的邮件,上面写着一段话,“王浩,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去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理论,专门去做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损耗方面,找到湮灭力起作用的证据。

  很可惜,什么也没有发现。

  今天新一轮大型实验要开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发现!”

  新一轮大型实验,说的是欧洲粒子对撞机重启的测试实验。

  欧洲粒子对撞机进行了大幅度升级,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据说实验亮度能够提升七倍以上。

  现在则是做第一次大型实验测试,许多参加国家都派了团队参加。

  王浩倒是没考虑粒子对撞实验,他仔细看了一下信件,觉得迪迪埃-马约尔为人真的很不错,竟然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验证湮灭理论上,还特别给自己发了个邮件。

  “做实验数据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损耗上找到湮灭力存在的证据?”

  “这个想法......”

  王浩还是摇了摇头,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灭力发生作用的时候,质能方程是否还能起到作用。

  质量单位,是被直接湮灭,还是被湮灭化成了能量?

  这是个问题。

  他给马约尔回了一封邮件,写了几句感谢的话,并祝福对方工作顺利。

  等发送好了邮件以后,他忽然愣住了,“对啊,湮灭理论!”

  【任务一,灵感值+2。】

  【灵感值:20。】

  “够二十点了!”

  王浩压住了心头的兴奋,知道自己找到了确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数值,看起来确实很诡异,感觉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以‘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就不一样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现有的理论,可粒子标准模型并不完善,能够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就多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0.38~0.38,,就很有意义了。

  负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质量或能量缺失。

  然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即便是代表质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么样呢?”

  王浩皱眉思考着。

  他马上查看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发现相关的研究报告,再根据公开的粒子对撞实验资料,马上开始做起了相似计算。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王浩就只是闷在办公室里,不断做计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只有中心实验室,用实验室的服务器做了计算分析,等再回来就继续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么,只是知道和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有关。

  方程研究?

  为什么会用到服务器?

  而且做方程相关的研究,怎么好像变得非常忙,还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计算?

  王浩则是继续沉浸在工作中,直到这一天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

  85GeV~260GeV。

  看着计算出来的数值,他轻呼了一口气,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但随后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是结合粒子对撞实验数据、报告,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计算出来的一个能量数值区间。

  现在他得出的结论,也只是‘数据足够庞大的情况下,85GeV~260GeV区间范围内,会存在数值异常,。

  这种异常,代表着数据空缺。

  简单理解就是,粒子对撞实验过程中,一些新产生的粒子‘跳开,了‘85GeV~260GeV能量区间范围,。

  如果做实验统计,85GeV~260GeV能量区间的数据很少。

  王浩的理解也只是‘湮灭力对粒子的一种作用,,就好像是用一个力推动物体一样,85GeV~260GeV能量区间,湮灭力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好多粒子就都被推开了。

  这个结论似乎没什么意义。

  因为前提是‘足够庞大的数据,,足够庞大是有多大?

  他自己都没有确定的概念。

  王浩看着结果有些犹豫,因为是以‘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做出的分析,感觉就是‘假象,式的研究,投稿出去根本没意义。

  但是,花费近二十天的研究成果,不发表似乎也有些浪费。

  他就把内容简单整理了一下,随后写了个大致的介绍,发表在了个人博客上,标题是《85GeV~260GeV能量区间问题》。

  “就当是个小研究吧,虽然没什么意义,但也许对后续的研究有帮助。”

  王浩想着。

  在连续工作二十天以后,他还是想着休息一下,就出门锻炼去跑步了。

  于此同时。

  好多人也注意到了王浩最新发表的博客内容。

  一些媒体还进行了转载报道,却根本没有引起波澜,因为博客内容说的很虚幻,内容就是做了一个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然后推导出85GeV~260GeV能量区间,可能检测出一些异常问题。

  这个异常就是‘数据空缺,?

  网络上有好多人也讨论了起来,“王浩大神的最新研究到底是什么?”

  “好像和杨-米尔斯方程有关,但怎么突然转到粒子对撞实验上了,而且还直接说能量区间有异常?”

  “数据空缺?这是什么意思!”

  “好像很难理解......”

  “我完全看不懂,不过王浩大神似乎也没有贴出全部的研究。”

  “......”

  国内的讨论到此为止。

  一些国外的学术媒体,也转载了王浩发布的博客消息,和国内的情况非常类似,只是有几个人看看,然后就都不关心了。

  这或许是王浩发表的博客文章中,最不受关注的内容了。

  时间,让人淡忘发生过的事情。

  半个月后,所有人都把事情抛在脑后,仿佛根本没有博客更新的内容。

  王浩自己也是一样,他重新和林伯涵一起研究起了拓扑定义问题,也不断和比尔卡尔进行邮件交流,还和对方约定下月初来西海大学。

  事情似乎是完全过去了。

  直到这一天。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CS独立研究组,发布了最新实验研究相关的消息。

  他们在最新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中,发现90GeV~270GeV能量区间,存在疑似‘数据空缺,的奇怪现象。

  未完待续

  看《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518进行查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